夏原吉這才明白了皇帝的打算,他的臉上露出沉思的神色來。
“陛下的意思是說這個進修院,主要的目的就是挑選一些能力不錯的人進入其中,一方麵讓他們學習如何到地方上治理,另外一方麵還要再養上一批人,以備不時之需?”
朱允熥笑了起來,一臉讚賞的說道。
“我這麼一說,你不就是明白過來了嗎?而且這些人的品階不用定的太高,七品就足夠了,而且所有進入進修院的人。不論之前有多大的官職,全部降為七品學習屆滿之後,根據他們的表現,再授予相應的官職。”
這一下夏原吉直接愣住了,不由得臉上露出佩服之色。
“地下這樣的法子好!在任的官員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京城待上一年半載,如此一來,既能夠考核他們的能力,又能夠讓他們與時俱進,當真是一舉兩得。”
而朱允熥則沒有那麼樂觀,他深吸了一口氣。
“話雖是這麼說,不過規矩是人立的,總會有人鑽空子,方先生這樣的大儒,最適合掌控這樣的地方。另外你們六部官員也要騰出時間來,專門到這裡來講一講的心得體會,如此一來就能夠培養出來朝廷用得上的人才了!”
這是他反複考慮許久之後才得出來的想法,雖然說他對於明朝的曆史不了解,不過也知道赫赫有名的東林黨。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少不了這些東林黨的一份功勞,究竟如何個情形,但是看電視劇他也知道,當時的情況絕對不容樂觀,黨爭的情況必定極其惡劣。
想要打破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統一思想,通過這個進修院,讓這些當官的人明白該怎麼做,至於他們心裡麵是怎麼想的,這並不重要。
所謂人心難測,朱允熥走到了這種地步,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想要讓所有人都跟著他往一處想,這個想法本身就很愚蠢。
唯一的法則就是通過進修院來表達自己的意誌,然後讓這些圍觀之人亦步亦趨的跟隨,這樣一來的話,短時間就能夠培養出來一批能夠按照他想法做事的人。
至於以後進修院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就不是他能夠考慮的了。
兩人正在說話的時候,趙平安手捧一封奏折到了門口,朱允熥見到之後便開口問道。
“哪裡來的?”
趙平安進了門躬身答道。
“回陛下的話是從小琉球來的。”
朱允熥一聽伸手拿了過來,展開一看,臉上露出一抹笑意。
“衛青做的不錯,短短時間就打開了局麵,如此一來小琉球也會逐漸的落於朝廷的掌控之中,這可是一個上好的商港之地,將來出海之時的傳船舶也能夠在此停靠。”
說到這裡,他略微停了一下,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