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情朱允熥早就讓宋忠跟那些通商海外的商人打了招呼,如今船隻剛剛出海,能不能夠找得到那還兩說。
因此他也就沒有打保票,而是說道:“事在人為,如今朝廷國庫充盈,隨後可以專門拿出一部分錢來鼓勵耕種招納善耕作之人,先把農書給編出來,用於指導各地百姓勞作。如果有效果的話,糧食產出必定會有所增長,哪怕一畝增長個幾十斤,就絕對能夠支持塞外這些城池士兵所用。”
朱元璋笑了起來,他自小家貧,對於種田的事情不說行家裡手也差不多少,於是當下便扳著指頭算了起來。
“咱不說彆的,就說這種田,每年春耕秋收各地情況不一,有收多的就有收少的,而且這可是看天吃飯,想要增產何其難也,你這就有些想當然了!”
朱允熥可不是剛來大明之時的小白,上次賑災的時候還專門到各地走了一趟,心中也是有所得,因此聽到這番話以後當下便說道。
“皇爺爺說的不錯,不過孫兒覺得小糧食生產,就需要風調雨順,可是看天吃飯就是拿不準的事情。再說了,各地的情況不一樣,有旱有澇,如果要是增強各地對於天災的抵抗能力,糧食相對穩定,那麼產糧也會穩步提高!”
說到這裡,他話語一停,心中不由的想到,那個紅紅火火的年代,有些東西見識過,便會在心中留下烙印,現在回想起來,也讓他對於事在人為這四個字有了更深的認識。
朱元璋看他陷入沉默也沒有打斷,而是端起茶來喝了一口,靜坐以待。
回過神來,朱允熥的臉上充滿了自信,朗聲說道:“民間有句話叫做不怕慢就怕站,孫兒覺得非常有道理,既然各地情況不一,那麼就應該摸清楚各地的情況,然後加以針對,缺水的地方疏通水利。而經常遭受水患的地方就要修建水壩,以防不測,可以先讓錦衣衛去做這件事情,為改革打個前戰!”
在全國開展如此規模的水利工程,那要花多少銀子?恐怕把如今大明的國庫全填進去,都不夠用!
因此朱元璋微微皺了一下眉頭,事實上在立國之後,他也在這方麵做了不少事,如今雖然說已經有了一些成效,但要知道那可是窮儘幾十年之功!
而自己的孫子一開口就是這麼大的功臣,連朱元璋都感覺有些做不到。
沉默片刻,他開口說道:“想法是不錯,可是要做到要比你想象之中的更難,至少要把北邊的元朝殘部給打服了才行,要不然的話他們時不時的便在邊關騷擾,大明之內如何能夠安心勞作?”
解決這個問題,朱允熥略微考慮,片刻便說道:“現在做不來,可以先收集情報,也用這幾年的時間將錦衣衛裡麵的人做個調整,等到將來朝廷北征之後,在解決此事也不遲!”
這話意思很明顯,既然是長期工程,從現在開始做,先打好基礎再說。
朱元璋不置可否,扔下一句話:“不要想一出是一出,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再說其他!”
說完之後,他便直接站起身準備離開。
而朱允熥則是起身說道:“孫兒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