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之後,他將手中的信交給坐在一旁的一名道士,口中問道:“張天師,你說父皇寫這封信是何意思?”
他這倒是跟燕王愛好差不多,隻不過一個用的是和尚,一個用的是道士。
原因無他寧王好道,所以拜下了麵前這位龍虎山張天師為師傅。
接過信之後看了一遍,張天師便說道:“遼東自在東邊,陛下這意思再明顯不過希望殿下能夠與朝廷一條心!”
寧王跟其他的王爺多有不同喜好,讀書文學素養極其深厚,他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不過這事情他也是有些舉棋不定,原因很簡單,自己的遼東跟北平府就挨著。
如果要是跟燕王的關係處不好,一旦邊關出了什麼事情,自己也會失去倚仗,孤立無援。
這也就注定了,他必須要選擇跟朱棣搞好關係!
可問題是朱元璋這份來信,擺明了就是要讓他跟燕王祝一句讓他左右為難。
這時候張天師淡然一笑,在一旁說道:“王爺的處境陛下不可能不明白,而偏偏寫這封信來,恐怕也是為王也指出了一條解決之道,因此在我看來王爺不妨效仿孔聖人當年取瑟而歌之事。”
這取瑟而歌,是一個典故,說是有個叫孺悲的人,奉魯公之命前去,向孔夫子問學。此人傲慢無禮,為孔夫子說不喜,上門之後孔夫子吩咐道說我病了。
孺悲聽完之後隻得告辭,哪曾想剛剛出了門便聽到孔夫子操琴而歌。
寧王當然知道,聽完之後頓時眼前一亮,當下便把朱元璋的信重抄了一份,然後又加了幾句話便叫來護衛:“你馬上把此信送到北平交給燕王!”
收到信之後,朱棣臉上露出陰晴不定之色。
“這父皇給寧王的信,他又送到我這裡來,擺明了是想要刀切豆腐兩麵光!”
說完之後,他將信遞給了姚廣孝。
把信看完,姚廣孝臉上露出沉思之色說道:“看起來王爺今後形勢要更加小心,這分明就是陛下在敲打王爺,不過這也是好事,說明陛下心中有王爺,要不然就不隻是寫信這麼簡單了。”
朱棣聽完之後輕輕點了點頭,隨後歎了一口氣:“父皇是個明白人,天下之事就不可能逃過他老人家的眼睛,可問題是我如今已經到了這個位置,想退也是無路可退。畢竟在北邊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可以說北方諸衛所沒有我不熟悉的將領,我那位好侄子怎麼可能放得過我?”
而姚廣孝則是意有所指的說道:“既然陛下沒有什麼動作,那是不是也代表著默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