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聽到這話以後,便開始算了起來:“要是這麼說的話,一株產量至少是在兩斤左右,兩千株就是四千斤,就算少一點,一株一斤,每畝地產兩千斤絕對沒問題!”
說到這裡,他一臉喜色的轉過頭來看向朱允熥:“這次的事情你做的漂亮,有了這東西我大明從此以後再無饑餓之民!這才可以真真正正的稱得上一個盛世之名,不過老是叫這東西也不妥當,須得有個名字才成。”
朱允熥聽到這話連忙說道:“還請皇爺爺賜名。”
這時候朱元璋把眯起眼睛,想了一陣開口說道:“這東西跟染色用的薯莨倒是長得差不多,而且外皮鮮紅,咱看就叫它紅薯吧!”
這倒是歪打正著了,朱允熥當下便笑著附和道:“皇爺爺這名字起的好,普通人一聽就知道這東西的形狀和顏色了。”
看著眼前的兩株紅薯,朱元璋臉上露出一抹感慨之色:“當初要是有了這東西,也不至於餓死那麼多人,你的那些叔伯祖們好幾個都是因為沒了糧食吃,才丟了命的!”
感慨一句之後他又看了看旁邊的兩名老農,開口說道:“你們把這東西種出來,就是大功一件,回頭咱自然會有賞賜,小心照看著點兒這天下百姓的口糧,今後就要從你們的手中給種出來了!”
聽到這話,兩個老農自然是跪地磕頭,口中說道:“我等遵從皇命!”
心情大好之下,朱元璋並沒有乘坐轎子,而是順著山坡往下走,一邊走他一邊說道:“難得你在百忙之中還能夠為天下百姓著想,你是不是因為有了這紅薯,所以才會想著軍戶改革之事?難道說你準備把玉米和紅薯交給這些軍戶去種植?”
朱允熥輕輕點了點頭,然後說道:“前兩日為了調查劉寶成之事,我專門到了太平坊住了一夜,軍戶的日子過得當真是苦,家中青壯之人為國效力,留下的隻是老弱病殘。長此以往,他們的日子必定會難以為繼,如果此時不改變將來時間一長就會無人關注,必生大患!”
這時候就聽朱元璋長出了一口氣,輕輕搖了搖頭:“這世上的事情總是這樣,每個人就看著自己碗裡的菜多了少了,忘卻了天下大義。咱知道你是個有誌向的孩子,不過這軍戶改革的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先讓藍玉他們去折騰,要是有了結果最好,要是沒有結果,那咱就親自出手,把這件事情給你做成了!”
很顯然,朱元璋這段時間對於軍戶改革之勢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這就是為什麼他一開始沒有讓自己的孫子牽頭去做,而是點名藍玉。
一來是看看藍玉的態度,二來就是要關注一下那些勳貴的動作,事情就算做不成,背鍋的也是藍玉,跟朱允熥沒關係。
至於軍戶裡麵種種齷齪之事,朱元璋比誰都清楚,他也知道,如果自己現在不著手改善,來阻力會更大,所以趁著今天這功夫,他直接便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