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漢武帝曾經兩次遠征大宛國,第一次因為準備不足,漢軍僅到達大宛國東部城市鬱成城,就被宛軍所打敗,貳師將軍李廣利故無功敗還。
太初三年,有了之前的教訓,漢武帝下令赦免囚徒,發惡少年及邊騎六萬人,馬三萬匹,牛十萬頭,驢、駱駝數以萬計,糧草、弓弩不計其數,五十餘名校尉挾厚備的龐大輜重隊伍再次征討大宛。
最後漢軍逼得大宛國自斬國王毋寡,立了親近漢朝的昧蔡為大宛國新國王,締結臣屬聯盟,擇取良馬後便撤兵還師了。
有著先輩的曆史教訓,周易此番遠征西域大宛,同樣做足了準備,征發二十萬民夫徭役運輸糧草器械。
這要是放在以前或者是彆的地方,征召徭役那簡直比登天還要難。
但在這周易統治的地盤卻不一樣。
服徭役不僅一日三餐管飽,還會每月分發工資。
除了這些物質上的保證外,周易還設立了積分製度,凡是達到一定的積分,通過體檢後可直接入伍威武衛。
在以往都是活不下去了的人才去當兵的,但現在在周易治下卻變成了一人當兵全家光榮。
現在在周易手下服徭役那也是一個香餑餑般的工作。
再者,自古以來老百姓們心中都被灌輸了一種主辱臣死的價值觀。
得知了大宛國國王對自家大帥如此不敬,周易治下百姓都義憤填膺,無不叫嚷著‘犯我天策者,雖遠必誅’。
當然,要是把周易換成了陳國皇帝李睿,這些老百姓們才不會管大宛國國王有沒有侮辱他。
因此在聽到周易征召二十萬徭役前往前線為西征大軍運送物資時,周易治下百姓無不踴躍報名的,僅僅三日時間各地就召集超過了三十萬徭役。
大軍西征大宛,遲敬德和史文泰二人為前鋒,率領一萬兵馬開道。周易和王大錘二人則率領著十萬大軍在後壓陣。
儘管周易他有著係統幫助,不缺糧食,但周易還是要求遲敬德和史文泰二人讓西域諸國給他們提供供給。
此番操作,周易完全是為了做臣服性測試,看看西域哪些小國識時務,哪些小國又不開眼。
識時務的周易自然不會讓他們吃虧,至於那些不識好歹的,周易也不介意讓他們見識見識自己手下甲兵的厲害。
周易打敗烏丸單於數十萬大軍,並擊潰了匈奴王庭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靠近匈奴和陳國的西域諸國。
此前西域諸國也都見識過烏丸單於軍隊的厲害的,西域諸國無不懾服於烏丸單於的武力之下。
在此之前沒有人會認為能有其他軍隊可以打敗烏丸單於他的鐵浮屠戰騎。
因此在周易打敗烏丸單於的消息傳到西域諸國時,不少國家都是抱著質疑的態度。認為陳國人完全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而離匈奴和涼州之地近的西域邊陲小國,他們卻是實打實的看到了威武衛大軍徹底掌控了烏丸單於祁連山脈以南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