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老百姓,周易是打心底心疼他們。因此周易打算明日朝堂之上提出免稅三年的決定。
周易打算在這三年內與民休息,讓百姓們沒有任何負擔。
朝堂之上,百官礙於周易的權威自然沒有人反對。
再說了他們這些群臣的俸祿反正也是需要朝廷發的,至於朝廷發不發得出那就不是他們需要擔心的。
除了免稅三年這個政策外,周易還提及了另外一個提議——那就是遷都,周易準備將京都遷往北地樓蘭。
此番提議一出,立馬得到了眾臣的反對。
所有人都覺得樓蘭隻不過是一個彈丸之地,將都城遷往那裡,一來不符合皇室氣息,二來遷都北方會對南方的掌控會有所削弱。
這理由雖然有些道理,但是周易想的遠比群臣百官他們多的多。
正所謂武裝割據,首選武昌;一統中國定都長安;製霸亞洲,當選伊犁。
有著係統在手,加上北地現在到處都在熱火朝天的建造鐵路,聯通各地。
將來再等歐陽煉這等理科人才到了,讓他將挖掘機的發動機想辦法改進一下,到時候什麼卡車、拖拉機、運輸車通通都能給造出來。
甚至連老式的蒸汽火車都可以給它升級成內燃機火車。
到時候步子邁大點說不定還能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直接跳躍到第二次工業大革命。
就在周易舌戰群臣,討論著何時開始遷都之計,在黃河修繕河堤的一名劍眉星目麵相黝黑的男子一鋤頭砸下,像砸到了什麼堅硬的東西,將他的鋤頭都給崩飛了。
韓子承見狀也不由得好奇起地下那塊堅硬的東西是什麼,連忙開始用手挖掘起來,結果一挖便挖出了一尊三眼石人。
熟讀經書的韓子承當然知道至尊三眼石人必定是數個朝代前當地官員為了給黃河而放下去的。隻要將淤泥河沙清理過了石人的腳麵,那便算是成功完成了清淤。
但是和韓子承一起清淤的泥腿子老百姓們不知道這個石人的作用。為此不少人還以為這是一尊神像,對著這被挖掘出的三眼石人就是頂禮膜拜。
這也讓韓子承心中突然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該死的嚴鬆,該死的陳國朝廷!你們不是說野無遺賢嗎!我倒是要讓你們看看我的才能到底賢不賢。”
念及於此,韓子承便找來幾名和自己一起在這黃河上服徭役的好友,將自己的想法通通告知於眾人。
韓子承和他的好友本就受當地官員的壓迫,在聽了韓子承的計劃後,眾人一拍即合,決定反了這他娘的朝廷。
於是乎,一直傳言開始在這黃河大堤之上流傳開來。
莫道石人三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
黃河堤壩上這些被抓來清淤的老百姓本就活的困苦異常,在韓子承和他的好友的推波助瀾之下,黃河修堤的百姓如同一團乾柴遇上火星一瞬間燃燒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