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崛起伊始(1 / 2)

劉鋒重重點點頭,然後繼續書寫。

“太過遙遠的,我現在不能說,怕引起蝴蝶效應。隻是明年的11月24日起,港市的股市要連續進入三年四個月的快速升漲期。”

爺爺看明白了,繼續問道:“什麼是蝴蝶效應?股市如何漲?何時是儘頭?”

劉鋒想了想繼續寫到“具體原因我隻能簡單的說,舉個例子,曆史軌跡你收養了我父親,我父親生了我。如果我不是回到現在這個身體,而是回到霍爺爺身體裡,告訴你,不要收養我父親,那麼我可能就不會出生。這就是一句話,就像一隻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和兩下翅膀,飛的距離就不同了,這就是蝴蝶效應。

股市上漲是從1969年11月24日開始的,由於港股跌到隻剩五十多點,約翰牛政府推出了恒生指數,想要拉高股市。港市恒生指數是150點,而到了1973年3月9日最高點是1775點,3年多時間上升了10.8倍。上市公司數目也由1968年的59家,增加到1972年的195家,股市交易額由1969年的25.5億,增長到1972年的437.6億,4年內擴大16.2倍。

具體原因是60年代的港市工業蓬勃發展,出口貨值在1969~1972年間取得了16.7%的高速增長,就業率大幅增長,港市的經濟繁榮會吸引了很多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紛紛投入股市。長江集團、新世界集團這兩家公司會在那段時間上市,很多新股首日掛牌即飆升10倍,豐厚的投資收益吸引更多市民入市。

股市不可能一直上漲的,上漲的儘頭就是股災,1973年3月12日,市場傳出發現3張合和假股票消息,觸發港股高位出現恐慌性拋售,由於一般投資者難以辨識股票真偽,市民大為恐慌,股市一瀉千裡,短短一個月,恒生指數跌破1000點大關心理關口,市值蒸發50%。

加上當時港市稅務局發表就買賣股票收益征收資本利得稅的計劃,市場情緒又遭受迎頭一擊。

由於港市是自由港,股市大跌導致很多資金流出香港,為防止資金外流和支持港元走勢,港市銀行分彆在1973年6、8、9月共加息5次,調升存款利率近3個百分點。導致投資者融資成本大升,觸發杠杆投資者又一輪爆倉拋售,恒生指數陷入了一層一層地獄,1973年底,恒指收盤在433.7點位。”

爺爺看完內容陷入沉思,“鋒兒不可能害我,更不可能編這樣的故事,正常情況哪家孩子能做他這樣的舉動?那麼既然不是假的,這肯定就是一個天大的機遇。”

“那你想我怎麼做?”爺爺看向劉鋒。

劉鋒歪頭想了想繼續在紙上寫到“目前家裡除了爺爺你以為都先瞞住,不是不信任他們,而是怕萬一說漏嘴,後果難料。

至於股市,爺爺你儘快籌集資金,現在開始有人來進行典當,小額的可以,大額的不要,手中積壓的轉手出去,儘快給我一份明細表,我來分配資金,爺爺你來操作。”

爺爺看看內容,又看了看劉鋒“我懂你的意思了,你的事情我會隱瞞的。資金的話,明天我聯係26家分店的掌櫃,讓他們彙報下情況。你霍爺爺那裡,我明天讓父親彙總一下,等我拿到手了我們一起商量。”

劉鋒點點頭,又在紙上寫了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