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老淚縱橫,就連村正,都控製不住地熱淚盈眶,畢竟,他作為村正,實在無法見到這麼多人沒有收獲。此時此刻,大家的感激之情全都溢於言表。
村正率先上前,高喊道:“多謝李公子為我們解決灌溉難題!”
說罷,村正就要低頭俯身向李琅行跪拜大禮。
李琅被村正的動作驚住了,他連忙伸出雙手,一把扶住了將要下跪的村正,說道:“村正無需如此,這是我身為知府公子的應儘之責。”
大家聽到李琅這樣說,皆感動得涕泗橫流,在農民的心目中,一直知道李知府是為民的好官,沒想到李公子也是如此地為民著想。
宋硯書看著他們臉上既激動又感動的表情,內心觸動,對農民來說,種地就是生存之本,若是不能豐收,便意味著食不果腹,隻能咬緊牙關過日子。
相信此舉,定能讓李琅得到附近百姓的誇讚,也可為他將來步入官場積攢下好名聲。
水流順著農民們往日裡挖好的水渠緩緩地流入了麥田,原本看起來有些萎靡不振的麥苗們終於如期澆上了孕穗水。
如此,宋硯書相信進入拔節中後期的麥苗們定能提高成穗率,棵棵都會長成穗大粒多的樣子。
農民們看著自家小麥都喝上了水,臉上充斥著欣慰之情,他們的麵容雖飽經滄桑,但兩顆眼睛卻是亮晶晶的,如同看著孩子般看著自己的麥田。
李琅和宋硯書一直守候在麥田邊,因為李琅要親眼看見附近的麥田都澆上水,這樣他才能放心把這些竹子收起來離開。
一起跟來的侍衛和捕快看到此情此景,想著若是瀑布一直存在,下次再出現麥田附近溪流乾涸的情況,還可用此方法為麥田澆水,這真是一件為民利民的好事。
一時間,眾人心思各異,沒想到平日裡鬥雞走狗的大公子,竟有一天能夠為農民考慮,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他們看著李琅還是像過去一樣絲毫未變的麵容,突然覺得有些陌生。
府衙中的侍衛和捕快,表麵上全都聽從李知府的命令,但其中也不乏有孟同知安插的人,今天來的人中,便有一人是孟同知的心腹,平日裡對孟同知唯命是從。
昨日晚間,德安親自找上他,讓他今天跟著陳武執行李知府的命令時,務必盯緊李琅的一舉一動,待回去後如實告訴孟同知。
此時,他看著李琅在農民們麵前頗受愛戴、意氣風發的樣子,心中不禁五味雜陳,李琅做的這事同時為自己和李知府贏得了好名聲,想來孟同知知道後,定然不會開心。
既然是陳武拿著李知府的令牌帶人前來,待麥田灌溉好後,李琅便讓陳武帶著眾人離開此地回府衙複命,他和陳東留了下來。
臨走之時,李琅對陳武交待道:“陳武,雅正書院的假期馬上結束,我不回揚州了,此間事了,我會直接回書院,你向父親複命後,便去書院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