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二章:百年(1 / 2)

道有高下,亦有先後,存先天、後天之彆,且其中差距之大,難以逾越。

同為混元,後天大道證道者,就算四人聯手也未必是一尊掌先天大道的混元對手。

是以道境混元之中,有明顯的實力劃分,就以所掌握大道的先天後天之分分為先天混元與後天混元。

但是先天難證,尤其是對於如今天地間的修士而言,基本都已經不可能,因為要想證先天大道,唯有在天地開辟之前才能證的。

所謂先天,其意思也就是在這裡,是指天地開辟之前,但是如今天地早已開辟不知多少量劫,是以現在修士證道,自然不可能再證得先天大道,就像時空大道、陰陽大道、生死大道這些,如果這些大道有人在開天之前證得,那就是先天時空大道、先天陰陽大道,先天生死大道...

但是現在,無論是任何修士,所證任何大道,都注定隻是後天大道,就像是相同的時空大道,也都隻是後天時空大道。

當然,大道之下,皆有一線生機,雖然開天之後理論上基本不可能再證得先天大道,但若能齊證三千後天大道,那麼就能逆反先天。

而修行界中所流傳的齊證三千大道實力遠超同階實際上也就是指這個意思,若能齊證三千大道,便能逆反先天,化為先天大道,而先天大道遠強於後天大道,自然的,這種情況下證得三千大道的混元會遠強於一般的後天混元。

至於為什麼是三千之數,自然是因為原本的開天之前大道就是三千之數,是以又被稱為三千先天大道。

不過要想齊證三千大道自然也不容易,畢竟證道就已經是千難萬難,古往今來,大羅中能證的混元者都是萬中無一,少之又少,而要想齊證三千大道,難度幾乎就是相當於將原本的證道難度一下子提升了三千倍,甚至可能還要高,如此難度,要想成功,其中艱難可想而知。

就算是自開天以來,都沒有幾個人成功過。

而林天齊根據自己師兄所知,靈山那位佛主之所以遲遲還沒有突破混元停留在大羅境界,就是因為其也要齊證三千大道,逆反先天。

否者以靈山佛門那位佛主的資質,對其他修士而言或許混元難證,但是對於那位而言,絕對不是難事,人家還沒有證的混元,不是因為人家證不得,而是因為後天混元人家看不上,要齊證三千大道逆反先天,否者早已踏足混元。

林天齊如今也已經掌握大道近兩千之數,再加上係統的輔助,以他現在的情況,齊證三千大道逆反先天無疑也是一個十分合適的選擇。

不過林天齊並不打算如此,因為他有些不滿足僅僅隻是齊證三千大道逆反先天。

先天大道雖然強大,在混元中屬於絕對的強者,但是卻並不是最強大的,林天齊更向往自己師兄所言的一道壓萬道!

道有高下,人亦有高下。

其中混元無敵者,一道壓萬道,雖同為混元,但其實力,卻就像是完全超出了混元一個境界一樣,同境界中幾乎找不到敵手。

而如今諸天萬界中那位高居天庭的大天尊,就是這個境界,同為混元卻近乎舉世無敵,一道壓萬道,除了和自己那位師兄同層次的幾個無上存在之外,整個諸天萬界中,都幾乎放眼無敵。

是以,整個混元境界的修士實力從低到高也可以劃分三個層次——

證的後天大道的後天混元、證的先天大道的先天混元、以及最後的混元無敵境。

混元無敵境,才是林天齊所想。

而且林天齊覺得,或許也唯有踏足混元無敵境,才有資格窺探自己師兄所提到的混元之上的永超脫之境。

時空、陰陽、生死、風雷、五行.....

諸多大道都一一在林天齊雙眼中顯化出來。

林天齊思索自己的道,他要證混元無敵境,而不僅僅隻是三千大道逆反先天。

這些年以來,林天齊也一直在思考這一點,思忖自己的道,這麼多年下來,他也慢慢已經對自己的道有了一個輪廓明悟。

“我之道,不拘泥於先天,不受限於後天,當下之道,亦非需要舍棄,時空、陰陽、生死、風雷、五行...諸多大道,亦未嘗不是諸多力量,既是力量,為何不能掌控,我行我道,掌一切有利可用之力量為己用,力量無儘,我便無儘,此道,便是我之道,掌無儘力量之道。”

“我道,即吾道!”

這一瞬,林天齊神念通達,豁然開朗,明悟己道,視諸多大道皆為力量,掌無儘力量之道,掌握的力量越多,力量越大,他便越強大,力量無儘,他林天齊就無窮無儘,這便是他的道。

轟隆隆!

在林天齊心神明悟的瞬間,整個天地也是瞬間震動起來,無量量時空撼動,似天地有感。

尤其是眾神殿下的諸多世界以及完美世界等林天齊自身存在所覆蓋的世界,更是瞬間天地震動,風雲變換,似冥冥中有一股無形之力形成。

如果是有其他不朽在這裡,必然就能看出,這是一種新的大道雛形正在這片天地時空緩緩形成。

大羅要想踏足混元,首先就是要明悟己道,在大羅明悟確定己道後,如果是天地間還未有的大道,就會在其本身所覆蓋的天地時空形成大道雛形,如果最後真的證道成功踏足混元,那麼這個大道雛形,就將徹底化作真正的大道。

“是吾主。”

“是林仙帝。”

這般動靜也是瞬間驚動整個眾神殿下和完美世界中的生靈修士,感覺到天地間熟悉的波動氣息,也是瞬間確定是林天齊。

不由得,紛紛目光都是看向天空或神域天宮方向,猜測林天齊又在做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