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所監獄第一個從這個監獄越獄的人是誰呢?
就是日後的法國陸軍上將阿蘭-勒雷。
當時他關在這裡的時候還是中尉。
他是怎麼逃出去的?
1941年4月11日那天,他發現監獄裡有個小屋沒有鎖門他就藏在裡麵。
按照他的想法是:看守點名的時候會發現他不在隊伍裡,然後守衛們就會去四下搜尋,這時候監獄內部空虛他可以趁亂逃出去。
結果他等到半夜發現監獄裡連聲警報聲都沒響——原來守衛點名的時候壓根就沒發現他不在隊伍裡。
這下阿蘭-勒雷就尷尬了,這時候逃還是不逃呢?
多虧他參戰前是一個攀登愛好者,乾脆一咬牙一跺腳爬上了二十七米高牆,然後憑借自己在監獄裡學到的流利德語一路暢通無阻的回到法國。
就這麼說吧,1942年秋季之前,科爾迪茨戰俘營簡直就是花式越獄展覽會。各種各樣的越獄手段層出不窮。
不過估計大多數軍官壓根就不想逃走。
他們又不傻,外麵那麼亂,哪裡有科爾迪茨戰俘營待著舒服?他們隻是按照軍官條例進行越獄活動避免被戰後清算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他們的越獄主力方向都在挖地道。
科爾迪茨戰俘營可是建立在懸崖上,怎麼可能挖通這個地道?
而且就算是挖地道還是各國挖各國的一點兒也不團結:法國人從地窖挖,波蘭人從院子挖,英國人從下水道挖。
不過英國人估計首先想明白在懸崖上挖地洞這事兒多不靠譜或者乾脆就是做做樣子,他們第一個就放棄了;而波蘭人後來被從這個監獄裡轉移到了彆的地方——你們國家都沒了憑什麼住這麼高級的監獄?而波蘭人轉移的時候以150根香煙的價格把自己挖的地洞賣給了英國人當儲藏室……
而最能挖的是法國人。
他們挖通的第一個出口在懸崖邊上,下去就能跌死那種;他們換了方向又挖了兩年,然後又打通了出口——這次出口是在戰俘營的中心花園裡。
而在科爾迪茨戰俘營也誕生了無數‘越獄名人’。
比如英國軍官彼得-艾倫通過藏身換洗床墊越獄,然後憑借過硬的德語逃到了維也納,然後發現自己既沒錢又無處可去,於是又去自首被送了監獄。
他還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法國中尉保施隆。
這哥們偽裝心臟病發作被送到醫院,然後通過床單結繩逃出了醫院越獄成功。
但是這哥們不會德語。
但是他不怕啊,作為一名優秀的軍官他有優秀的觀察能力!
他出逃一周後在一座城市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三層建築物,這裡看上去並不起眼,但是卻經常有人進入,儘管所有人都身著便衣卻異常警惕。
保施隆一看妥了:這分明是盟軍情報機構的秘密據點!
然後他趕緊進去尋求幫助!
事實證明:作為一名優秀軍官保施隆的判斷力還是不錯的,這確實是一個秘密據點。
唯一一點兒小瑕疵是:這裡並不是盟軍情報機構的秘密據點而是蓋世太保的秘密據點……
他挨了一頓狠揍後又被送回了科爾迪茨戰俘營。
不過短短一個月後他再次越獄偷了輛自行車騎了幾百公裡逃到了瑞士。
在那裡越獄跟吃飯一樣簡單:什麼男扮女裝溜達出去的;什麼假裝德國士兵混在士兵隊伍裡溜達出去的;藏在下水井蓋等著晚上到來爬牆的……
反正在科爾迪茨戰俘營的越獄,但凡是真想逃的俘虜就沒有逃不出去的。
不過到了1942年秋季後,就再也沒人能逃出去了。
至於原因嘛,‘酒蒙子’二把手喝太多把自己喝死了。
於是上麵又要派新的安全主管。
嚴謹的德國人肯定不能再派一個‘酒蒙子’這樣的人了,於是……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更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