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我建議你們發展農業(1 / 2)

哈姆迪剛來這裡的時候興致非常不錯,但是蕭鵬的話無疑是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但是當蕭鵬帶著她參觀了哈吉桑和埃德的農業園區後,他瞬間改變了想法,拿著手機各種拍來拍去。

也門其實也是個農業國家,而他們的農業都是傳統農業,屬於靠天吃飯的那種。

但是當他們看到了哈吉桑沙漠裡的大棚瓜果、速成蔬菜,光伏板下的糧食作物……

不得不說,他是真心動了!

就像蕭鵬說的那樣:讓他們打仗?都是好手!讓他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都是弱雞!

接觸的東西越多,蕭鵬發現自己越是無知。

在他剛來非洲的時候也是氣憤不已,覺得自己認真工作為什麼不能富裕起來。

後來他才想明白原來問題的根本在於:他所謂的工作隻不過是按照彆人的安排進行機械勞作壓根就沒有不可替代性:這裡有鹽廠,他不懂製鹽工序,不懂製鹵辦法;有水泥廠,他不知道混搭比例;至於光伏電廠你讓他幫忙安裝行,進了控製中心兩眼一抹黑;就算是搞農業,他也隻知道專家讓他怎麼做他才怎麼做。

手裡沒有技術說什麼都白搭,他有今天這一步隻是因為運氣好。

他到現在隻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那就是‘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沒有什麼事情都自作聰明的上去插一腳,

可是話又說回來——讓他去插一腳他也搞不明白不是?

說出來有點兒傷人,雖然蕭鵬也算是理科生,但是當他和這裡的能源、石化方麵的專家聊天的時候他基本都是一臉懵:基本上什麼也聽不懂。

跟他們接觸之後讓人不得不感歎:他們做的才是工作,自己原來做的隻是混飯吃。書包閣

他有個同學大學畢業後保研然後進入了地質研究院搞科研工作,蕭鵬卻隻能來非洲當打雜的,當時他也很不服氣這個事情,隻覺得同學運氣比自己好而已。

現在他才明白過來:運氣是建立在實力上的!

尤其是在理科方麵,一個小差距都會導致一個兩個人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現在社會上有種說法比較偏激,說‘文科生多了隻會耽誤國家發展,那些公知基本上都是文科出來’的諸如此類。

這麼說也絕對片麵,不要忘記,那些在外國做外教等涉外工作的基本上都是文科生,大多數的大商人也都是文科出來的,他們更會賺錢更會發展經濟。所以合理的文理搭配才是國家發展的正確路徑。

前蘇聯就是個好例子——他們的理科很長一段時間獨步天下,而他們也確實嘗到了理科的好處,但是因為文科的不重視導致在輿論、意識形態方麵被西方吊打,最後以國家解體告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