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懷沒有接過盒子,而是問他:“五哥,但說無妨。”
“這不是給你的,是給阿玉的。”王五郎知道,秦懷一定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於是解釋道,“這些東西是我能想到給阿玉最好的了。”
秦懷這才接過, 打開盒子一看,裡麵不是彆的,是一疊銀票和契書。
其中有王老太太隨手發給孫子們的地氣,他還沒去縣衙過戶,也有阿玉給他買的鏢局,以及小張氏給王五郎塞的一張鋪子契書。
“說來慚愧, 我這當哥哥的不太稱職, 這些年沒幫助阿玉多少, 全靠她幫我。”王五郎說著,就覺得越發慚愧了。
尤其是他們家,女兒都是嬌貴的,不像彆的家,經常把姐姐妹妹都當做可壓榨的工具。
阿玉真是千好萬好,是這世間能排上第一位的好妹妹,王五郎還記得阿玉剛到家裡時,那瘦得皮包骨的樣子,真是讓他至今想來都覺得心疼。
幾年時間過去,不知怎的,他們反而被阿玉照顧更多。
也許在彆人看來,這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了,家裡有人可以幫襯,自己完全不用自己在做些什麼,就能夠躺著到達人生巔峰,多好。
但王五郎並不如此想,小時候他還覺得,家裡有個聰明的阿玉妹妹就夠了,自己跟著阿玉妹妹後麵, 再怎麼也能混口飯吃,還能過得有滋有味。
而今長大了,才發現自己從前的想法有些混蛋。
“不怕你笑話,如今我隻想著,妹妹是該捧在手心裡,好好哄著,嬌養著長大的,我們家阿玉更是如此。”王五郎說著,語氣又低沉了許多,“但我在眾多兄弟裡實在算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一個了。”
大哥在村子裡務農,看起來像是最沒有前途的那個。
可是如今在大哥的帶領下,胡家村的版圖似乎又往外麵擴張了不少。
胡家村的蠶絲、蠶絲被,還有各種糖製品,已經遠銷到大昌各地,甚至到了周邊的國家,大哥不是那種擅長曲意逢迎的人,卻很懂得以真心換真心,在各地都交了一些真誠的好友,對王家乃至整個胡家村都大有裨益。
二哥就彆說了, 如今二叔已經考上了二甲進士,還成了知州,不出意外,日後定時能高升。
繼承了二叔讀書天分的二哥,如今已然是打頭的那一批人,日後說不定前程比二叔更好,讀書、科舉、仕途是他未來的歸宿。
至於三哥,他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做什麼事都學得快,彆人要學個三五年的,他隻要一兩個月就能精通,假以時日,成就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