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要給家裡添人口,也提前知會了家裡人。
家中眾人除了出門當官的二叔、大嫂曲淑秋她之外,其他人身邊都沒有貼身服侍的。
幾個嫂嫂原本是有的,尤其是周楚楚和薑蕪菁,都帶著貼身丫鬟,後來為了和大家一致,都把貼身丫鬟打發回娘家去了, 個個都自力更生。
隻有院子裡那些做雜活的仆役,大多還是老仆,到底是不夠用。
日後家裡鋪子會越來越大,不能什麼事都讓主家來親力親為,那太累,也沒必要。
按照王老太太的說法就是,家大業大過後, 該講究就講究些,也不是出不起那點月錢。
阿玉初步的打算, 是給每個嫂嫂身邊配一個貼身丫鬟,也不要那種什麼事都不做,隻知道安排其他丫鬟的,就要手腳勤快肯聽話的。
至於哥哥們,當然是配小廝,年輕些固然不太穩重,但勝在有一起長大的情誼,以後也方便磨合。
而叔叔嬸嬸這一輩,則按照他們自己的喜好,看是一人配一個,還是兩個人合用一個,這倒不算什麼問題。
王老太太則說:“我和你阿爺身邊不用安排人,就家裡的老仆就夠了,有人在旁邊晃悠,我嫌眼睛累得慌。”
這個要求當然是要滿足阿奶的,阿玉也沒有多說。
到了第二天,錢官牙就把二十個人帶到了阿玉麵前,其中十個年輕姑娘, 都是做過丫鬟的,最好的一個曾經在書房裡伺候過當家小姐,後來因為她長得過於標致,其他主人家就瞧不上了,怕她帶壞了家裡的公子哥兒。
這個丫鬟名叫秋實,阿玉在家裡看了一圈,最後問劉氏:“阿娘,您不是正在打理育幼堂的事麼?讓她跟著你,她懂學問,也曾跟著之前的主家去過學堂,懂一些粗淺的道理,或許能幫一些忙。”
劉氏正愁身邊沒個好用的人,當然是照單收了,因秋實的名字和家裡大媳婦曲淑秋撞了名諱,就給她改名為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