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郾城大捷
汴梁殿中的氣氛終於活泛了一些。
雖然後世言語對那趙宋依舊多譏誚之言,但至少此次並無再行避戰之舉。
東西兩線僵持,中線收複河南,那不就是約等於大勝?
於是殿中的內侍們也都喜上眉梢起來。
貴人們的爭權奪利,天子的怯懦之行,這些對內侍們來說頗遙遠了一些。
對他們這群淨了身的人來說,終究還是脫不開宋人、汴梁人這層身份,自然難免為之歡欣鼓舞。
更彆說趙匡胤眼看著戰場變換,雖然重重“哼”了一聲,但眉頭終於舒展開了不少。
趙普甚至還有餘裕評價一番:
“這嶽飛勇略兼備,能行連結河朔之智略,又能行單騎入陣之舉,風姿卓然,可謂類古之名將也。”
雙方戰至傍晚,金軍組織起最後一次衝鋒但又被背嵬軍擊潰之後士氣終於崩落,金兀術趁著夜色突圍而走,郾城之戰以嶽飛的勝利告終。
嶽飛當然是不願意的,我都六神裝要把兵線推過河道了,你讓我點投降?鬨呢。
嶽飛部將楊再興甚至單騎入陣意欲生擒金兀術,但可惜未果而還。
嶽飛精準抓住機會,再派背嵬軍持長柄斧和長柄刀反衝鋒,上砍人胸下砍馬足,失去了速度和靈活性的鐵浮屠就此陷入了宋軍的屠殺,金軍就此陷入劣勢,基本已經注定失敗。
“而如今燕南以南號令不行,若民心未失,未嘗不能效這金虜此前之計,越黃河擊幽州。”
這次傳詔當中使者李若虛站在了嶽飛一邊主動擔下了矯詔之罪,支持嶽飛北伐。
於是趙普的勸說言語頓時爛在肚子裡,轉而歎息道:
沒占到便宜的金軍當機立斷出動鐵浮屠意欲給拐子馬解圍,但嶽飛麾下的遊奕軍也隨即加入戰場死戰不退,使得鐵浮屠的衝擊沒有得逞。
在戰爭之初,金兀術的十萬大軍嚇到了趙構,因此那時我們的完顏構同誌能暫時當個人,給嶽飛韓世忠張俊三人嘉賞更是許了嶽飛的北伐之請,一副君臣相得的模樣。
那邊趙普還在分析:
金兀術為了達到奇襲的效果,並沒有讓麾下簽軍(步兵)同行,而是選擇集結麾下眾將的騎兵與自己麾下的鐵浮屠,合計一萬五千騎突襲至郾城北二十裡的地方才被嶽飛軍發現。
但嶽飛對這套戰術實在是太熟悉,開戰之初就摒棄了被突襲的慌亂,長子嶽雲奉命帥背嵬軍直接前衝,突入拐子馬軍陣,令其無法迂回。
趙匡胤點頭,覺得趙普所說的與他所想分毫不差。
“嶽飛此戰看來波折多矣。”
收複的地區越來越大,但手中的兵馬能用的還是這麼些,而且還要跟趙構隔空打嘴炮,嶽飛那個心累啊,隻能暫時選擇在郾城聚兵,以備不測。
計劃的太過美好,使得趙匡胤說到後麵都歎息一聲自嘲道:
但是隨著金兀術的三路大軍分彆在關中、順昌、海州三處受阻。
嚇破膽的趙構就頓時覺得這金兀術也不過如此,腦子立即下線開始計較起個人得失起來,當即就派了李若虛為使者要求嶽飛“宜且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