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府眾人目光下移,最先看到的便是被列在最前一封淡黃帛書。
劉備辨認了一下字跡,乾脆直接讀了出來:
“門下:立展之事,誌甚可嘉,卿等所奏,朕已悉聞……館藏稀缺,故予書撰,摹蘭亭序……主者施行。貞觀六年元月三日。”
詔書的內容相當簡單,後邊還附有一大串的人名以及其身居職位,還有“詔書如右請奉詔付外施行,謹言”以及“製可”言語,而且璽印等一概不缺。
而至此,眾人便也都明白過來,對後世所詢之事,這李世民竟然乾脆與其臣子製了一道詔命。
詔命之外,便是一帖字跡遒美健秀的《蘭亭集序》,而最終的落款也是大大方方的李世民三字。
劉備目光繼續下移,看到的便是那爭先恐後的後世評論之言:
〖這是聖旨?不是,那個奉天承運開頭的呢?不行還有結尾的欽此呢?
奉天承運那個開頭要到明朝了,得要朱八八自稱奉天承運皇帝開始,聖旨開頭才有影視劇熟知的那八個字。
對的,所以現在也有說法,說聖旨的開頭不是駢文,應該按照“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來斷句,而且也有不少時候不寫詔曰寫製曰。
此前聽聞昭陵沒被盜尚且舒了一口氣,結果沒想到墓沒被盜,但結果墓門被偷了!
李世民頓感五味雜陳,情不自禁扭頭看了眼地圖,後世所說的美洲並未在其上描繪出來,於是最終也隻能鬱鬱將這口氣憋到了心中。
他猜得出來,這陵門被盜之事多半是與那倭寇侵夏同一時期發生,內外交困之下方至如此窘迫,再看那最終簡單的八字,也隻能歎息一聲:
“吾輩夏民……殊為不易也。”
二鳳輸在沒真跡傳世,流傳的唯二書法作品裡,溫泉銘和晉祠銘都是刻在碑上的,溫泉銘的拓本還被盜到國外去了。
甘露殿中,李世民胸膛急促起伏了兩下,但在長孫皇後的搶先寬慰下,最終隻是重重哼了一聲,從牙縫擠出一句:
“蠻夷之輩,當真可恨!恨不能親點兵馬挫其骨!”
雖然還沒開始修建昭陵,但李世民循著自己的想法琢磨一下,便順理成章想到了當初征戰天下時死於戰陣的數匹良駒,想來定是建陵時念舊,故而刻來作了鎮墓獸之用。
補充一個,這東西在唐朝應該是稱製書詔書或者敕旨,當時還不流行聖旨這個說法。聖旨這個稱呼要到兩宋了,而且當時分的比較清,皇帝的叫聖旨,皇後的叫教旨,太子的叫令旨。
還能怎麼感想,李二昭陵的六駿石刻都有兩個被偷到美洲去了,剩下四個也被打碎裝箱差點被偷了,真要知道怕不是恨的牙都要咬碎了,一輩子沒受過這種委屈。
沉浸感拉滿了屬於是,另外話說,要是有真跡傳世,二鳳和王羲之誰的真跡更寶貴一點?
單論書法肯定是王羲之無疑,《快雪時晴帖》了解一下,王羲之唯一傳世真跡。
唉,二鳳要是知道不知該作何感想。
還能怎麼說,勿忘曆史,吾輩自強。〗
除此之外這封唐初詔令還挺合規的,要說唯一bug就應該是還有杜如晦的名字,這位按理來說貞觀四年就嘎了,要是按照這落款的貞觀六年,早涼的透透的了才對。
長孫皇後在夫君的手背上輕拍以示安慰,李世民扯了扯嘴角,朝著光幕努努嘴道:“且看,且看。”
在他的詔令之後展示的是一個透明玻璃瓶,內裡的液體也一副澄澈透明的樣子。
透淨如此,倒是好看,長孫皇後心裡讚歎一下,旋即抬頭看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