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的辦事地點已經被改到偏廳,正式確定成了諸葛亮的書佐。
次日來上值之時敲了半天門才看到哈欠連天的諸葛亮幫自己開了門。
“軍師昨日未眠?”蔣琬好奇,如此的軍師可不多見。
孔明搔了搔頭隨口道:“昨晚與主公徹夜長談。”
蔣琬這才注意到還有一個身影躺在裡麵席子上睡得正香。
“公琰你來的正好,將這份告令謄抄一下。”孔明從桌麵的公牘紙堆中間挑挑揀揀,抽出來一張紙來。
蔣琬小心接過,輕聲念了出來:“寅月廿四,茲令成立‘覽察部’,覽祥瑞光幕之言,察其未覺……”
另一邊孔明將頭發整理了一下,一邊整頓自己的案台一邊隨口給蔣琬解釋道:
“主公和我商議了一下,覺得光幕之言僅我等幾人當場判斷難免有錯漏之嫌,於是乾脆挑可靠人士負責細細勘察光幕之言。”
“整理出來其中有用的,將其中信息分門彆類送去需要的地方。”
“比如昨日光幕中看到的灌鋼法已經整理成冊,稍後公琰將其送至工巧部的冶鐵處,尋一年長工匠對其闡明其意,看能否有進展。”
“而整理出來如八牛弩模型屬於軍禁物,此類事物公琰需通報主公與我,由我來找尋可靠工匠和將士將其複原並試作。”
那個名為《天工開物》泄露出的兩頁務稻之法孔明沒說,但蔣琬看軍師的動作明顯是要親自去找老農去驗證其中之法。
蔣琬心底哀歎一聲,自己那悠閒的書佐時光,確實一去不返了。
整個荊州四郡從上到下都忙碌了起來,即使是在辦公偏廳酣睡至中午才起身的劉備也不例外。
和蔣琬問候一番後,劉備去了後院洗把臉,慢慢踱到了縣府之外。
中間當然也少不得和甘夫人溫存一番,並叮囑甘夫人明日便去張神醫處做個檢查。
現在還沒到耕種的時節,但公安縣城外已經有不少開墾出來的小塊農田。
劉備認得,那些俱是翻越天柱山跟隨雷緒來投的江淮民眾。
雖然氣候寒冷,但總得吃飯不是?現在時節還不能種水稻,但至少也能先種一些豆菽或是青菜,將眼前的日子熬過去。
看著他們已經在用曲犁,劉備笑笑沒有打擾,從一旁走了過去。
和這些零零散散開墾的田地相對的是南邊虎渡河旁邊的造紙坊。
劉備眯著眼看到了河邊那個相當引人注目的大圓車。
真的大,這一個圓車足足有常見的翻車三倍大小。
但和手搖汲水翻車不同的是,這個圓車僅靠水力衝刷就能吱呀呀的轉,仔細觀察還能看到翻車的每一條龍骨末端都有一個大水桶。
這些水桶從河中舀水,轉動時碰到岸邊設的木杆便自動翻倒,其中的水也倒了出來流入造紙坊的池子中。
上次劉備過來時候這邊還僅僅隻有一具翻車,如今一片低矮房屋已經拔地而起,一群人抱著東西來來往往,很是繁忙。
好奇拽住一個看起來不忙的幫工,劉備問道:
“這造紙坊圓車可還好用?”
那幫工正想不耐煩推開,看到是劉備便趕緊垂手恭聲作答:
“黃夫人車可太好用了!不僅能自己從河中取水,而且不用人力也能自己轉動,黃夫人還造了個工巧機關,這圓車還能捶打樹漿和拉磨呢!”
在幫工解釋下劉備才明白,造圓車時候一群工匠束手無策,被黃夫人訓的服服帖帖,所以現在私下都叫這圓車黃夫人車。
“就是可惜左伯紙至今還沒造出來。”幫工說起來這個滿麵可惜:“黃夫人說可能是樹漿的配比問題,和好幾個大紙匠一直都在試作。”
一番交談後劉備也滿意離開,最終磨磨蹭蹭即使萬般不願劉備也得麵對需要解決的問題:
孱陵,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