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可以額外一提的是,蜀漢同樣認為黃權降曹是無奈之舉。
其子黃崇正常入朝為官,後隨諸葛瞻迎戰鄧艾,與張飛之孫張遵一同死戰殉國。】
這可真是個倒黴蛋了,但又能如何?
“這黃權未負我,乃是我負他頗多。”劉備歎息。
“主公遣其領軍於江北防曹賊乃是信任。”龐統站出來安慰道:
“且連營一破,主公自顧尚且不暇,如何顧得許多?”
“其父無奈降曹,其子戰死殉國。”張飛高看一眼:
“咱們蜀漢俱是好漢子!”
“黃權此人,弘思雅量。”簡雍讚歎:
“光幕此前曾提其名,故至成都多有打聽,如今為主簿。”
“又一不得用的才俊。”劉備明白了:“劉季玉真是好命。”語氣中是滿滿的豔羨。
【陸遜使水軍斷後的另外一個佐證便是劉備幾乎是孤身逃回白帝城。
冷兵器時代,軍隊能夠成建製的消滅或者投降幾乎隻有後路被斷這一種情況。
典型的比如官渡之戰袁紹後路被斷,襄樊之戰關二爺後路被斷等等。
而且縱觀此戰與仁川登陸戰非常相像,當時的朝鮮軍麵對韓軍勢如破竹,戰線被拉的非常長。
美軍從仁川登陸,依靠海陸空的協同作戰直插中線切斷了朝鮮軍的退路,導致朝鮮軍在有利的局勢下迅速崩潰。
如果不是我們誌願軍的介入,朝鮮軍很可能會會被成建製的消滅,導致朝鮮半島局勢無法挽回。】
龐統麵色狂震,但是左右觀之,眾人麵色如常,顯然早已經習慣,甚至已經左右在輕聲議論了。
“看來後世這場大戰是為藩屬國緣故。”黃月英蹙眉推測:
“想是這美軍之屬國欲攻伐我漢毗鄰之國,行那假途滅虢之舊事。隻是不知這朝鮮是何處?”
孔明亦不知曉,但能推測:“後世之疆域,北抵燕然,西域無海,那此朝鮮隻能是交州以南或遼東。”
“然後世亦稱交州丟了,自立而號越南,那朝鮮應是遼東那邊?”
因為這些完全新奇的消息,反而沒人在意劉備僅以身免了,倒是讓劉備鬆了口氣。
看著不太適應的龐統,劉備笑著安慰道:
“光幕便是如此,偶爾會透露一鱗半爪後世的消息,孔明奇之異之。”
龐統了然點點頭,複又聽到劉備詢問:“士元可能揣度,移動的領土是何意?”
另一邊武將們的注意力則集中在海陸空協同上,魏延的眉毛已經在狂跳了,再也維持不住。
“那空軍便是之前光幕裡那個能在天上飛的東西吧?”張飛猜到了一些,隨即遺憾咂咂嘴:
“我還以為後世都知曉了如何長翅膀呢。”
關羽則在撫須思考:
“海軍……便是水軍未來的方向乎?”
“多兵種協同,亦是未來戰爭的方向?”
【不過在夷陵之戰,這一次水陸並進兩棲作戰的成功隻是保證了陸遜暫時立於不敗之地。
想要真正獲得勝利還有一塊非常硬的骨頭要啃:那便是從不服輸的,六十歲的昭烈皇帝劉備。
陸遜依靠縱火亂軍心和水軍斷後路連破四十餘營,斬張南馮習沙摩柯,杜路劉寧等將也窮逼請降。
此時的局勢已經朝著不可逆轉的深淵滑落,但劉備依然打算放手最後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