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司馬懿俘斬萬人,勝諸葛而撤退?好,我記下來。
另一個人說死諸葛走生仲達,好我也記下來。
啥?你說晉宣帝需要避諱?唐朝官員表示我呸,比之我大唐李二鳳如何?
唐朝修晉史,總體就是一個不吹不黑的態度,修史書的官員們也和咱們打工人差不多。
給多少錢辦多少事兒,挑挑揀揀拚拚湊湊,達標就算完事兒。
至於房玄齡這個監督的態度為什麼這麼敷衍?
有人說是因為好友杜如晦死了導致房玄齡開擺了,但這明顯是扯淡。
杜如晦死於貞觀四年的急病,晉書正式開修已經是貞觀二十年的事兒了,此時杜如晦兒子都因為參與謀反被殺三年了。
更靠譜的說法應該是和二鳳有關。】
因為這個消息實在太過驚駭,所以李世民暫時不去計較光幕又不叫他名字。
杜如晦傻愣當場:
如今貞觀二年……不對,已經是元正二日了。
如今已經是貞觀三年了,明年,自己的死期?
杜如晦都不知道該做什麼表情了,似哭似笑道:
“大家,犬子謀反,死罪不赦。”
李世民扶著杜如晦拍拍他後背安慰道:
“克明,如今大事,當以你身體為重。”
“杜荷無罪!”李世民異常肯定。
十五年中能發生的事情太多了。
“如今既知,引以為誡,則必不複犯。”
李世民想的很清楚,遠的不說,武廟這東西不也是貞觀年間沒有的東西?
隻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必須死!
以及……他李二…郎,活著的時候居然有人敢謀逆?
光幕用詞他還是看的明白,克明之子是參與,而非主謀。
李世民居然有了點興奮之感,外有賊,內有逆,自己依然做到了後世稱讚的千古一帝?
不愧是我!
而如今之大事,當是杜如晦的身體。
涉及此事李世民反倒是有些心亂如麻了。
怎麼偏生是杜如晦這個他最為倚仗的肱股之臣?
瞧了眼旁邊低眉順眼不發一言的長孫無忌,李世民輕吸一口氣交待道:
“克明過了今日務必好好休息,不可如諸葛武侯一般操累。”
……
孔明看著光幕打了個噴嚏,對著擔憂的黃月英笑了笑,孔明道:
“這唐朝的修史倒頗為有趣。”
心裡則是對如此天子也會有人謀反覺得頗為奇怪。
執政十七年後謀反……孔明心裡忽然想起來了武帝。
【至於說晉書的潦草和二鳳有關,猜測邏輯鏈是這樣的。
二鳳曾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因此晉書也是要給太子做治國參考的。
貞觀二十年晉書開修,然後二十二年,二鳳身體不濟,同年寫《帝範》教太子。
所以晉書潦草就潦草吧,著急用,能湊活看就行。
然後二十三年二鳳久病不愈,逝於翠微宮。
至於二鳳的死因就太多了,舊唐書說是因為久病不愈,吃丹藥嘗試,結果吃沒了。
現代一些醫學上的分析認為可能是心衰加腦出血。
因為史書多次記錄二鳳登高吃力,心肺功能不強。
但51歲就死毫無疑問算早逝,更大概率來說,死法跟丞相有點像:
年輕時候過度操勞,導致底子被掏空,然後上了年紀就小病變大病。
哦對,還有個最離譜的說法是貞觀十九年征高句麗時候中了毒箭。
棒子們對此深信不疑,並且還演化成把二鳳射成了獨眼龍的離譜說法。】
此時的甘露殿如死了一般寂靜。
長孫無忌率先撲倒在李世民腳邊,哭喊道:
“萬望大家為了大唐,保重貴體!”
李世民反倒是出乎意料的平靜,看著光幕緩緩陳述到:
“朕本就有濕氣病,且年輕時征戰四方,身體多有虧損。”
“既如此,今歲便造亭榭養身體便是……”
但這份涵養在看到光幕上播放的圖像後,再也保持不住。
光幕中隻見一個身著異服的番邦人,瞄準拉弓,然後一箭射入了一個穿著黃袍的人的眼窩。
圖像上全是一堆圈圈組成的令人眼暈的異邦文字。
光幕似是怕人看不懂,還專門標注了一下,那個眼窩中箭的人旁邊特意標注了一下:
大唐皇帝李世民。
“番邦後裔,無恥狗賊,欺朕太甚!”
“無膽鼠才,行此掩耳盜鈴之舉!”
“奴寇匪邦,朕必殄其國滅其史!”
李世民再也忍耐不住,一腳將長孫無忌踹開破口大罵。
長孫無忌:???
第二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