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讓子喬失節,即使取成都亦不心安。”劉備輕巧揭過話題。
“然,益州另一大賢劉子初不入吾麾下依然甚憾,還請子喬代我一行。”
張鬆自無不可,隻是有點擔憂:
“劉子初此前對振威將軍數次勸諫,玄德公入益州後便稱疾不再外出,恐……”
劉備搖頭:“此處有軍師寫的兩封信,分彆是《五銖錢本位探討》以及《錢幣戰爭簡述》,請子喬帶到即可。”
看著張鬆離去的背影,劉備忽然想起來益州的另一大才:
法孝直呢?怎麼入了成都這麼些天也沒見其來投?
在成都上下皆忙碌的時候,簡雍揣著一封由劉備龐統諸葛亮三人合寫的信件已經離開了益州。
勸降劉璋,對於簡雍自己來說並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功績。
所以簡雍主動回絕了主公的封賞,並帶著這封信打算去往雍涼,一方麵要再會馬超,另一方麵也是要此信其從關中送往許都。
從江陵送許都更近,但無奈前有赤壁大火,後有樂進之敗,荊襄地區已經徹底隔絕了往來。
從益州到關中不好走,但簡雍深知自己才能在哪裡,故而甘之如飴。
甚至……商賈扮相的簡雍騎在駑馬上,從懷裡掏出一個小本子,用硬筆潦草的開始簡單記錄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
他簡憲和不是修史書的那塊料,但是若論見多識廣走南闖北,應該還是排得上號的。
留下一些這時候的風俗見聞,總好過在史冊上的寥寥詼諧話吧?
……
趙阿最終還是沒去當兵卒,就如李公所勸:
他雙親俱亡又無娶親,隻要多種兩年地不愁攢不下錢。
有了錢日子就徹底好過起來了,何苦要去軍隊裡苦熬呢?
李公說的話一向有道理,所以趙阿便將全部心思放在了自己的閒田上。
直至十月趙阿撅著屁股在田裡賣力的除草,眼角的餘光瞥見隔壁田裡站著一個陌生人。
“伱是李公新請的長工?”趙阿帶著點警惕打招呼。
“李公將田地賣我了。”那人打量田地似乎頗為滿意。
“啊?”趙阿不明白:“沒了農田,李公怎麼過日子?”
那人語氣頗為羨慕:
“李公頗有家資,據說是賣了秭歸的田產和房屋,買了一條小船,往成都去了。”
“啊?”趙阿站在田裡雙眼茫然很是傷心,就像是一個被拋棄的大孩子。
第一時間趙阿就動了同樣賣掉田產也去成都的心思。
但很快便刹住了這個想法:李公頗有家資,他趙阿有什麼?就憑那一罐子錢嗎?
趙阿是去過江陵城的,知道自己那引以為傲的一罐子錢並不算什麼。
站在自己的田地中,趙阿茫然四顧,生活都好起來了,李公為什麼反而抽身走了?
但心裡趙阿其實是懂的,去過江陵之後他明白,秭歸確實不是什麼好地方。
不然……去江陵闖闖?
趙阿也動了心思,一時間隻覺得這地種起來一點意思都沒。
……
劉備奪取成都的過程一點都不血腥,甚至稱得上和風細雨。
但成都的大族卻紛紛人心依附,這當然是因為劉備頗有仁德之名,大族大姓們對於這位皇叔有著十二萬分的相信。
絕對不是因為那銀甲趙將軍在成都外駐紮的上萬大軍,和那數百蜀中完全沒有見過的騎兵。
這段時間成都北麵的詳細情況也通過百姓之口慢慢傳到了成都。
蜀中名將,高沛楊懷,一死一降,不過數日,蜀中第一強軍白水軍就完全覆滅。
如果說白水關的陷落還能讓他們怒罵一聲高沛有勇無謀,被敵所乘不戰而下的話。
那閬中城下的楊懷之死就讓他們一點脾氣都沒有。
名將依托萬眾強軍結果竟被人家三百騎兵鑿穿,並且在陣中被梟首?
蜀中安逸太久,莫非他們真的已經不識天下英雄乎?
雖然完全沒見過騎兵,但蜀中大姓們也都知道騎兵最好的作戰地形就是平原。
比如那閬中城南的三十餘裡的小平原。
比如成都西的千裡沃野。
靠著趙雲作保的“仁德”之名,劉備在蜀中發布的政令也稱得上如臂指使。
水力坊的建造以及都江堰堰官的設立,都讓大族們歡呼。
成都內的水道漕運的重修以及路麵翻新等,大族們更是出錢出力給孫乾加快進度。
如此情況下,當劉備提出要修《蜀律》,大族們雖然心裡頗有微詞,但是念在劉備的仁政和仁德,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於是十月末的時候,劉備端坐在府衙上首,一時間竟有了意氣風發之感。
諸葛亮、龐統、糜竺、張鬆、劉巴、法正。
武將僅有趙雲、張飛在此。
“算算時間,公琰與季常應該已經在抄錄了吧。”劉備感慨。
江州時候還能順流而下趕回去,現在就完全走不脫了。
然後半空中驟然展開的光幕讓劉備驚愕當場。
兩章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