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小豬陛下(2 / 2)

……

“這後輩認知倒是奇怪,文皇帝如何不能殺伐果斷,征戰四方?”

長孫無忌一邊疑惑一邊不輕不重的拍了一記馬屁,之前光幕已知,陛下逝後諡的便是文。

李世民果然眼睛有點眯起來:

“少時崇漢武之功,如今方知文帝之難得。”

杜如晦亦是搖頭:

“文弱之詞……實難苟同。”

“君子亦有六藝,臣每月亦要與玄齡去騎馬開弓,強健體魄方能體力充沛。”

“文與弱有何關聯?”

房玄齡亦是點頭,隻覺得這後輩對於文人是不是有所偏見?

【小豬皇帝執政的時候對豪強下手更狠,手下酷吏人才輩出。

並且相繼推出了鹽鐵專營、財產稅、徙陵、統一鑄幣權等等政策打擊豪強。

但宏觀上來看,小豬之後的皇帝並沒有他的強硬手腕,並且接手的是一個已經被武帝折騰千瘡百孔的漢帝國,反而加速了豪強的坐大。

首先是算緡告緡令。

算緡錢最早是劉邦為了重農抑商弄出來的,但在呂後執政期間就被廢棄。

隨後的惠文景三帝百姓日子過得還算舒坦,商業也就開始跟著繁榮。

武帝多有宏誌,這些誌向都需要政策來完成,而政策落地又需要錢,所以算緡又被重新翻了出來。

在後世看來,算緡告緡令並沒給小豬帶來多少錢,反倒是極大的摧毀了商人的信心,迫使豪商們逐漸放棄商業,努力向擁有土地的豪強轉變。

其次是鹽鐵專營之策。

武帝和昭帝時的鹽鐵會議十分有名,會議上推崇民富的桑弘羊與推崇經濟放任的儒生發生過數次激烈辯論,同樣也是代表著中央權的皇權與代表著地方權的豪強的一次激烈的碰撞。

桑弘羊毫無疑問是中央的代表人,而與之辯論的六十多名儒生則是來自於曲阜等地,名義上的經濟放任實際上就是在為豪強地主張目。

最終鹽鐵專營被武帝鐵腕強壓執行了下來,但在小豬死後,儒生、舊豪強與新官僚地主三者重新聯手反撲,最終桑弘羊被殺,霍光與這股反對力量合流,鹽鐵專營名存實亡,反而成了地方豪強壓迫百姓的新武器。

霍氏集團更是因此成為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三位一體者,率先達到了豪強大族的巔峰。

第三個重要的政策是開太學。

這個政策是跟獨尊儒術配套的,欽點大漢朝官方教材,並對年輕人加以培育,讓他們成為漢朝的預備役官員。

甚至小豬陛下還親自下了《勸學令》以求賢明,希望這群讀書人不要不識抬舉,趕緊來為大漢朝發光發熱。

西漢時的太學相較來說還算正常,不過有穿越者之稱的王莽看到了太學的價值,並做出了一點小改變:

西漢時太學中有資格講經的博士僅有十二人,據此推測學生規模應當不過百。

而王莽時期,根據漢書記載,起明堂、辟雍、靈台三處,給太學生們蓋了上萬間學生宿舍,並且還有配套的市場以及糧倉,堪稱現代大學的雛形。

我們都知道農業時代脫產是相當困難的,於是擴招的太學就變成了各地豪強聯絡情誼鞏固權力的最好的地方。

王莽時的太學英才輩出,比如大漢光武帝劉秀,比如位列雲台二十八將的鄧禹、朱祐、景丹、耿純。

估計王莽自己都想不到,太學沒能給他培養出來新朝的名臣將相,反而培養出了一批“反賊”。

至於王莽翻車的原因咱們也都清楚:既超前又複古,但唯獨不符合當時的時代。

而劉秀這邊也彆想有太多的同學情誼,比如鄧禹給劉秀甩臉色違節度不是一次兩次,而翻一翻鄧禹的出身:哦,南陽豪族,那沒事兒了。

而東漢定都洛陽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裡離南陽更近,劉秀麾下的基本盤就是南陽豪族。

也是鑒於東漢的開國國情,東漢一朝都沒能解決土地兼並問題,地方豪強整體是處於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狀態。

本就孱弱的皇權不得不依靠宦官,最終逐漸在東漢末年演變成了宦官與豪強的鬥爭,新老豪強之間的鬥爭。

大人物們滿嘴流油鬥來鬥去,升鬥小民在這個過程中家破人亡食不果腹。

於是最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張角誓要給東漢國祚畫上休止符。】

成都府衙內,主臣俱都紋絲不動,盯著光幕一點都不敢放鬆。

這是他們的漢朝,他們身處的便是這個亂世!

在如今這個世道,但凡是讀過書的,幾乎沒有人不會去質問自己:

這世道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呢?

對於黃巾起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對他們來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從一千多年後的局外人的角度來給他們展示這個大漢。

他們仿佛看到了一場沒有硝煙的,不死不休的鬥爭。

公卿地主們彼此爭權奪利,皇帝努力推行新的政策,但這些逐漸都成了“肉食者”新的武器。

如此爭鬥兩百年,百姓嚎哭誰人聞?

於是就如那秦末的大澤鄉,被蹂躪的沒有哭嚎力氣的小民朝著那些王侯將相們砍出了手中的鋤頭。

劉備雖然心中早有準備,但一時間也是失語難言。

孔明則是默然不語,這個問題同樣也是他們之後要麵對的,究竟要如何解?

這一章自認感覺還是有三兩句乾貨,所以難產了。

第二章要很晚了,抱歉。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