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 / 2)

<b>最新網址:盯……

魏征、房玄齡、李世勣三人一時間有些如芒在背之感。

李世勣當即起身就想請罪,但是被李世民揮手製止了:

“朕知曉愛卿故地俱是山東,難免傾慕以婚姻謀財之輩。”

魏征巨鹿郡人、房玄齡臨淄人出身清河,李世勣曹州離狐人。

幾位臣子麵色愈發肅然小心,而李世民笑容也愈發和藹:

“然正如玄成所說:上者,民之表率也,不可不慎。”

也隻能點到即止,畢竟若是臣子已經成了姻親,難不成還能現場重新拆散?

哪有這般行事的道理?

再說了李世民也看的明白:這些所謂的士族大姓在貞觀一朝乖巧的仿佛是鵪鶉一般,真正搞事兒反而是在後麵了。

這士族大姓到底是如何強盛起來的?

李世民目光梭巡了兩遍文字,最終鎖定在兩個詞上:

禁婚,科舉。

“世人皆求婚於這禁婚家,故而彼輩能攏財。”

“詩書傳家精研於科舉製,故而彼輩能聚名?”

李世民做出了自己的猜測。

剛剛被提點過的臣子們趕忙給陛下喊666:

“大家一言即能切中時弊!”

“陛下明察入微!”

“賀喜陛下察後車之覆,當以此鑒之,此乃大唐社稷之福!”

瞧了一眼梗著脖子的魏征,李世民搖搖頭,隨他吧。

他有種預感,這魏征能名見史冊不會是因為擅長給人添堵吧?

一邊自己不顧帝意求婚於大姓女子,一邊勸阻朕納“容色絕姝”的大姓女為嬪妃,雖說出發點是好的吧……

不對不對,李世民搖搖頭,此般皆小事而已。

“這冗官之弊。何解?”唐皇拋出了問題。

魏征當即出列:

“冗官乃前漢沉屙痼疾,遍覽前朝,欲除此弊,宜早不宜晚。”

李世民點點頭,隨即目光轉向另一邊的房杜。

房玄齡出列斟酌道:

“後世稱捉錢為賣官未免太過輕言,然捉錢令史得官之輩難免為逐利之徒。”

“為我唐百姓逐利則為百姓之福,逐利而肥私,則為唐之蠹蟲也。”

“而恩蔭之策既言我唐極盛,可見後世有所抑製,應是察我唐恩蔭之弊遂改,還需大家明察。”

說起來似乎很麻煩,杜如晦總結道:

“裁捉錢,改恩蔭,察舉舊策宜需同改。”

然後接了一句:“都宜徐徐而圖”。

點點頭,最終李世民歎了一句道:

“百年盛世,所興國祚不過三百之數,何哉?”

“莫不是真乃開唐之積弊乎?”

……

“萬疆之巨唐,終其一朝國祚兩百八十二載,可歎!”

此前劉備的心態是看熱鬨,如今劉備是真真切切為這大唐惋惜。

畢竟不管怎麼看,這唐說是漢的兄弟之朝也不為過。

尚武、宦官、外戚等等,到現在冗官都出來了,簡直是親兄弟啊,如何不可歎?

歎息完畢便是精準的判斷:

“這世家門閥之禍,流毒何止百年?”

“這唐朝的世家門閥之觀念,尤勝我漢!”

張飛大聲嘲笑:

“兄長,畢竟人家祖上個個王侯將相,自是不能與黔首一般種田屠狗。”

“那不就隻能大聲吆喝賣女兒補貼家資?”

糜竺也讚同道:

“這以禁婚之名自貴,其行事頗類商賈手段,以名換財而已。”

“那這門第高在何處?”

龐統辛辣道:

“高在一群自命不凡的大姓子弟,竟是靠姊妹女兒換得錦衣玉食?”

“在外吸食百姓,在家吸食姊妹,在廟堂吸食君父,獨肥己家?”

“彼輩行事,與江東鼠輩何異?”

張飛連連點頭,隻覺此刻生動見識到了學問的妙用。

龐軍師學識淵博,罵人都彆有一番風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