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前提得是他李世民手握長刀在背後看著。
再說了,這武宗還以滅佛留名於世,不知是昏君還是明君,但至少可以肯定不是傻子。
而繼續往後看。
“這崔蕘,在其位而無能,活該受百姓折辱。”
魏征直球罵了一句,猶不解氣,道:
“堪比晉惠帝。”
這話房玄齡就不太讚同了:
“晉惠帝乃先天有缺,昏庸之言尚能理解。”
“如這崔蕘之輩,生長於甲第朱門,中科舉而不曉旱情,殊為無智,乃是庸惡之官!”
李世勣小心道:“彼輩被節度使驅逐,定是因其無能!”
杜如晦玩味的打量了一下,這三位同僚不就是剛被光幕提點忤逆上意強求山東大姓之女的嘛?
不過緊接著杜如晦便想起,自己不在其中許是因為早亡,以及兒子還卷入謀反…
於是一時間杜如晦心情也沉重了起來。
至於後麵兩個,李世民簡單點評:
“這懿宗……宦官與大姓共治李唐之天下乎?”
“這僖宗……朕此前隻知其棄長安而逃成都。”
“還不知曉其竟如此多才多藝!”
“與他相比,劉阿鬥都算是聖賢之君了!”
雖然早有預料,雖然告訴自己這都事出有因,但說到最後李世民就再次感覺到太陽穴在突突跳。
差點又犯頭風了!
……
劉備狠狠打了一噴嚏,瞧了瞧天色感覺今天也不冷啊?奇怪。
心中念叨著,劉備也同樣評價唐僖宗:
“成都多閉塞,這位唐天子來此,恐怕這一身所學無用武之地矣。”
此時的劉備也是想起來了劉禪:
“阿鬥能不敗壞成都,多賴孔明教導有方。”
“阿鬥承主公仁善心性,非臣之功也。”孔明推辭,不敢居功。
就比如阿鬥對那名為黃皓的宦官也隻是寵信。
但這唐懿宗簡直是唯宦官馬首是瞻了。
而且想到後世那頻頻被點名的完顏構,若是按光幕所說的穿越之法與阿鬥互換。
可能那嶽飛將軍會喜笑顏開,而他諸葛亮……
不敢想!孔明搖搖頭,那也太可怕了。
龐統細細讀了兩遍黃巢的菊賦,也是略有佩服:
“這盛唐文治武功頗有一套,即便如這樣的造反……”
斟酌了一下,龐統還是換了個說謂:
“即使如這樣的起義頭領,依然文采斐然,辭藻雖不甚華麗,然其中意境卻如山嶽巍然。”
對這個糜竺倒是有自己的理解:
“多半是彼時紙價低廉,寒門白身讀經書都要比我等此時要簡單不少。”
“且行卷之風大興後,即便不遇科舉,彼此拜訪多半也會走行卷之儀。”
“如此整個大唐風氣自然尚文,以行卷代替名刺,但凡讀書,無不賦詩。”
眾人一起點頭,感覺糜竺說的很有道理,也多半會成為現實。
佩服之餘,劉備拍著自己三弟肩膀道:
“翼德尚需努力。”
張飛滿臉問號,迷惑的看著自己的兄長。
劉備一笑,簡單道:
“若是翼德真能複大漢之西域,驅除胡虜。”
“莫非還要再來立馬勒銘?”
張飛陷入沉思,雖然立馬勒銘很帥吧,但好似這黃巢的我花開後百花殺更有氣勢啊。
【黃巢的起兵稱得上是順勢而為,因為這時候唐朝確實到了該埋的地步了。
這一年宦官專權,吏治腐敗;這一年藩鎮割據,戰事不利;這一年橫征暴斂,民不聊生。
王仙芝率先起事,次年黃巢聚攏千人響應。
被大唐勳貴和士族門閥折騰了幾十年的百姓從者雲集,兩人很快發展到了數萬人的規模。
唐庭首先是鎮壓,但因為王仙芝與黃巢互相呼應非常能跑,以及朝廷撥款不足,而且節度使本人也覺得打農民沒啥油水,所以平叛進行的很不順利。
既然打不下來那就招安吧,唐僖宗派人給王仙芝傳話,隻要聽話,咱們就可以同流合汙啦!
王仙芝意動,黃巢反對,兩人還打了一架,並最終分道揚鑣,不再遙相呼應。
兩人不能合力的結果就是王仙芝兵敗被殺,黃巢成了起義軍唯一的頭領,被推舉了一個衝天大將軍的名號。
不得不說黃巢還是比較有頭腦的,麵對各路節度使的圍剿一邊逃跑一邊南下,最終攻破了廣州,打算在這裡安穩發展,找機會給唐庭開個大眼兒。
隻是那時南方開發的還是不太行,水土不服加疫病爆發,死了上萬人後起義軍人心思動。
最終為了穩定人心,黃巢宣布北伐,喊出了“誅殺貪官汙吏”的口號,領軍北上。
隨後的黃巢大軍也不是很順利,連克永州、衡州、潭州、江陵等地,但是在荊門大敗,還是靠著詐降以及重金賄賂節度使才得以逃出生天奔逃江西。
次年黃巢在江西再次大敗,於是再次詐降,並再次重金賄賂節度使,從而得以再一次逃出生天奔逃浙江。
浙江之後的黃巢順利進入到了人生第二階段,連戰連克,大殺四方,僅僅半年之後就接連攻陷江西安徽河南等地。】
眾人隻見光幕上代表著黃巢的紅色本來就快要消失,結果在極短時間內如燎原之火,變的無比壯大。
而且這片紅色猶如一個醒目的箭頭,直指長安!
3.6K,一般如果前一天不夠的話第二天一定會補上的,晚上再儘力多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