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滿城儘帶黃金甲(2 / 2)

李世民讀出了他看到的詩句,他的聲音前所未有的粗糲,就好似有什麼東西在卡著嗓子一般。

不過他渾不在意,繼續看著光幕上徐徐滑過的這首詩,堅持繼續念出來。

“西鄰有女真仙子……紅粉香脂刀下死。”

“南鄰有女不記姓……身首支離在俄頃。”

“煙中大叫猶求救,梁上懸屍已作灰。”

亂世首先遭災的永遠都是女子,李世民心想。

他此前總覺得自己心如鐵石,見多了亂世,但如今沒有看到什麼影像,但這詩文仿佛字字泣血,擊打在他心頭。

這些不諳世事的女子,雖然跨隔三百年,但依然是大唐的子民,也是他的子民。

他們在家中有父兄庇護度過了大唐的十幾個年頭,或許也會在睡前聽著父輩亦或者爺爺聊起來此前那強盛的大唐,並暢想大唐能重新有吏治清明,人人歡笑的那一天。

但那一天永遠不可能到來了,她們,與她們的父兄的生命與命運,在這一天戛然而止。

該罵誰來?又該恨誰來?

李世民隻感覺幾欲吐血,喉嚨間仿佛有一些甜甜的味道。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這一句用怪異的聲音念出來,李世民心中甚至有了一絲快意。

這就是你們士族門閥想要的大唐?這就是一門大姓儘是公卿將相所締造出來的大唐?

朕締大唐盛世不借助汝等之利,爾等卻收百姓之利,儘入朱門。

那汝等朱門的顏色,合該由於汝等的臭血來塗!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儘公卿骨!”

此句一出,李世民反而心中有些空落落的。

由他在晉陽起兵而起的大唐,在這十四個字上畫上了句號。

貞觀期間府庫儘出,或賑災救民或者用作軍費打擊異族,最終在亡時化作一捧黑灰。

無數英傑良才與他一起,或縱馬踏敵,或改製矯吏治,但最終使儘各種手段上去的酒囊飯袋最終也被踩踏入塵埃。

跌坐在榻上,望著已經看過很多遍的甘露殿穹頂,李世民默然不語。

“陛下若是累了,便先去歇息著便是。”這是長孫皇後相勸的聲音。

房玄齡與杜如晦一起點頭道:

“陛下,臣會抄錄好,陛下之後再行覽閱亦不遲。”

搖搖頭,李世民低聲道:

“朕還經受得住。”

麵對長孫皇後懷疑的眼神,李世民想勉強笑一下,但頭一次感覺嘴角勾起來是如此費勁,最終隻是搖搖頭道:

“觀彼輩亂世,隻覺得帝君無道,官吏貪墨,合該早亡。”

“可是如今看後世我唐子民罹難,卻又總想再消弭一些禍患,多使一些手段。”

“哪怕能將這盛世延個五年十年,這些女兒家能享受的太平時光是不是便能再長遠一些?”

長孫皇後不說話,隻是將李世民的手掌納入她雙手,如此卻又仿佛有力氣傳遞過來。

感激笑笑,將另一邊手合上摩挲了一下,起身到書案旁,他打算現在直接就將這首詩抄錄下來,此後便掛於甘露殿,做自己的警醒。

【至於黃巢的結局就相對乏善可陳,僖宗徹底將權利讓了出來後,導致藩鎮節度迅速坐大,並最終開啟了五代十國。

麵對認真起來的節度使,黃巢自不是對手,再度被趕出長安之後一路東逃一路敗亡,並最終留下了吃人的記錄。

但事實上回頭看,以黃巢之才也依然能足跡遍天下並殺入長安,本身就能說明晚唐自己的問題有多大。

而且封建社會的本質就是吃人,黃巢雖被史書記載吃人,但封建時代的門閥世家可是吃了百姓的生生世世。

關於黃巢吃人的記錄,《舊唐書》與《新唐書》出現了微妙的偏差。

後晉人寫的《舊唐書》中,對於前期黃巢起義軍的描寫中多是與唐軍作戰,以及攻城略地的內容,少有暴行。

直到黃巢第一次主動退出長安之後,《舊唐書》才記載“賊始酷虐”。

宋朝人修的《新唐書》就比較有意思一點,記載的黃巢基本上從起軍開始就是一路燒殺搶掠。

而關於黃巢第一次進入長安不久就開始搶劫的記載,同樣也是出自於《新唐書》。

而更有意思的一點是,燕雲十六州是在後晉手上割讓出去的,因此宋朝對於後晉的記載向來極儘貶低之詞。

宋初的史學家兼大臣就銳評後晉的末代皇帝石重貴,說“自古亡國之醜者,無如帝之甚也”。

不過也不知這宋代大家看到靖康之恥會如何評價。】

詳細的吃人這個應該就不用說了吧,一個是尺度有點大,一個是記載被很多人考證過應該是捏造,寫的人既不知兵也沒乾過農活。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