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蘇定方(2 / 2)

如果單論重量,這金箔賀卡還沒一塊馬蹄金重。

但其工藝技法是他們如今做不到的,尤其是那金銀錯之手段,若想做個一樣的恐怕還要去江東找尋金匠才行。

劉巴的想法最為實在:

“若是能尋這唐皇借錢就好了……”

張飛搖頭:

“借錢哪有借兵的實在?那安史之亂徒勞戰死的大唐武士分個一支,俺就能保證活捉曹賊。”

劉備也忍俊不禁搖頭道:

“若真如此,恐怕這漢改唐便要提前四百年矣。”

眾人一時大笑。

孔明伸了個懶腰,隨即扭頭看向徐庶:

“元直何日走?”

劉備笑意頓時一僵。

徐庶倒也乾脆,點點頭道:

“若我所猜不錯,曹賊大軍隨時可能動身,故而,我亦越早動身越好。”

劉備頓時滿臉不舍。

但徐庶與上次分彆不同,如今如此匆忙如此奮不顧身還是為了他們共同奮鬥的漢業,因此一時間劉備心緒極為複雜。

徐庶滿臉灑脫:

“困居三載,此行除了未見士元,已無憾矣,複何求也?”

“久不臨戰陣,唯恐生疏,當提早動身佐雲長將軍,方不為拖累。”

劉備心性也頗為堅毅,雖不舍,但依然點頭同意下來。

不過雖然著急要走,但餞彆的時間還是有的。

當即一行人從正廳換到了偏廳,屋中架上陶火鍋,這讓徐庶也嘖嘖稱奇。

席間觥籌交錯好不熱鬨,夾菜四五筷,飲酒三兩盅,徐庶往上首一望,一時間居然也百感交集。

劉備恰巧也回頭看,驚訝道:

“元直何故落淚?”

略微擦拭發紅的眼眶,徐庶反倒是已經又笑了出來:

“如今不過四月,庶從曹營過江東,至江陵,入益州。”

“見屯民困苦,聞江左富庶,歎江陵工學,驚覺成都新景。”

“知天地為球之奧妙,識通貫千年之興衰,看後世帝王多蹉跎。”

“百日之見之得,猶勝以往四十載,如今恍然夢中,如何不激動落淚?”

張飛嚷嚷道:

“那是徐軍師你還沒親眼看過後世那強軍,那大唐武士與其相比都多有遜色。”

“俺老張要是能練出來,不說多,隻要能有五百如後世之兵卒……”

徐庶認真聽著,偶爾還輕聲問問孔明意見,互為印證。

而隨後糜竺的商賈布局,劉巴的官市改革,張鬆牽頭欲再訂律法,以及法正由淺入深的聊了聊西北亂局,一時間徐庶都感覺大有裨益。

至於不說話的趙雲,徐庶也習慣了。

但他還記得這次親眼所見的各種騎兵,盛唐的鐵騎,那阿拉伯的重騎兵,以及似乎是胡人的曳落河等等。

徐庶清楚,隻要從雍涼搞來涼州大馬,趙雲所能爆發出來的能力,恐怕連雲長都要歎服。

而這些所思所慮所想,無不需要一步步親手謀劃。

當下之所急,那便是要在荊襄戰場不能有任何損失。

主公麾下的人還是太少了,徐庶心中歎惜。

樂進的六千兵馬損失,對手握河北的曹賊來說猶如滴水入湖,掀不起來絲毫漣漪。

因此徐庶對於荊襄想的異常清楚,首先確保不敗,然後便是儘量降低損失。

戶數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哪怕死一卒殺兩敵,對徐庶來說也不可接受。

不過這些……搖了搖頭將這些心思甩出去,徐庶笑著舉起酒杯與劉備遙遙相對,然後滿飲。

如今隻需慶祝這四年闊彆重逢即可!

成都眾人快活飲酒,而漢中的龐統也很快活。

這薑維不愧被後世稱為“千載之下炳炳如丹”的人物。

經學上異常勤奮,戰陣之道一點就通。

尤其是聽其叫自己“師傅”的時候,那種感覺簡直快活極了。

唯一一點彆扭就是這薑維的性格跟孔明實在太過仿佛。

脾氣勇烈,性格倔強,認準的道理怎麼都掰不回來。

難怪即使麵對如此絕境還想要使漢室“幽而複明”。

同時就是心有三分惴惴:

雖然已經交代過翼德和孝直暫時不要透露,但畢竟漢中和成都這麼相近……

以及七分的理直氣壯:

畢竟這薑維都沒入孔明的出師表,那被他鳳雛收為門下,不也是理所應當?

因此龐統現在的心態就是能拖一日是一日。

多聽小薑維叫兩聲師傅,怎麼著都不虧不是?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