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巨舟橫江(1 / 2)

東曦初升,披甲的樂進站在襄陽城頭儘力朝北看去。

此時晨霧還未散去什麼都看不到,樂進卻已經覺得心神不寧。

仿佛有能夠橫海吞舟的巨鯨潛藏在這漢水的下麵,隻待擇機上浮撞的他城毀人亡。

但這些都是臆想,漢水裡哪來的巨鯨?

幾滴朝露掛在樂進的胡須上,他摒掉這些讓人心神不寧的想法,揮手前指,親衛明白其意思。

隨著將官們大聲的命令,很快數十輕騎斥候便從襄陽奔出,中途分為兩支,一支沿著漢水往南搜尋,另一支散開消失在晨霧中。

樂進收到的消息並不如後方曹丞相的完善,但作為一方守將,隻是默默抽調樊城糧草和精兵至襄陽,誓要與城同死。

曹丞相當初是命他屯襄陽而非樊城,這點樂進記得非常清楚。

丞相的恩典,鄴城的家人,對關羽的不服,這些都讓樂進沒法後退一步。

等待斥候傳回消息的過程比較熬人,故而思緒飛的更遠了一些。

建安三年吧,彼時丞相破張繡擒呂布定徐州,但孔北海卻稱袁紹有顏良文醜勇冠三軍,建議丞相投降袁紹。

雖有荀令君駁斥,曆數田豐審配逢紀許攸之短,但樂進知道,丞相定然耿耿於懷。

於是建安五年那關羽斬顏良於萬軍之中,為丞相去一心疾,為此後來還麵譏孔融:何謂勇冠三軍?

而與關羽相比,他樂進那年的偷襲斬殺淳於瓊之功,就黯然失色了。

故而後來關羽掛印封金棄丞相,複奔劉備,樂進便心有芥蒂。

而如今,樂進很想看看,那刺顏良的關羽,是不是徒有虛名?

隨著胡須上的朝露被陽光曬為水汽,此前撒出的斥候也零零星星回歸,帶回來消息。

讓樂進失望的是,出當陽者,大旗繡漢字,將旗繡黃字,約三五千人。

而他心心念念的關字旗,掛在漢水上的水師舟船上,大舟一隻,小舟數十隻。

在此鎮守年餘,樂進當然也已經知曉了這個箭術不俗的當陽守將:黃忠,劉表麾下舊將。

當初差人去新野宛城等地打聽回來的消息稱:

這黃忠在劉表麾下就就沒事兒打打山賊,實在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而且年紀都已經很大了。

“定為誘餌!”樂進斷定。

派一老將正麵誘他出擊,然後漢水上水師繞後合擊?誰會上當!

隻是樂進自得的想法並沒有持續太久,不過吃一頓湯餅的功夫,又有幾騎飛速奔入襄陽,消息也很快呈遞了上來。

“宜城失守?”樂進不可置信的重複了一句。

宜城位於襄陽東南不過百裡,兩城互為犄角,對襄陽來說相當重要。

他才放心吃個早飯,怎麼宜城就沒了?

對麵頭上帶血的傳令兵跪伏在地上,哭訴道:

“敵軍以巨船猛攻城牆,城牆東麵垮塌,敵軍進退自如。”

“太守引兵而退,不曾想城外亦有埋伏,俺拚死才逃了出來,逃出來前看到太守被一老將所斬。”

樂進臉色微微發白,他還記得江陵城下時那射斷浮橋的巨大弩箭。

可竟能射塌城牆?這是他完全沒想過的結果。

這打仗,似乎和他熟知的有點不一樣了。

但襄樊都乃堅城,應當無事吧?

最終也隻得無奈下令:

“將宜城陷落情況寫於奏章北送。”

如何定奪是丞相需要考慮的事,而樂進能做的,唯有確保襄陽不失。

故而傳令:“固守不出!”

而在巨船上,關羽撫須而笑,徐庶雖然有心理準備,但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城牆垮塌什麼的不過是心神大亂的曹軍的誤傳,事實情況是關羽下令巨船橫過來,以弩炮猛擊宜城東麵。

城牆上半部分被轟出幾處垮塌,最重要的還是城門被轟碎,導致了守軍士氣大崩,潰散之間就變成了“城牆塌了”。

“宜城乃小城,本就牆矮城薄,本地太守還自恃依山臨水易守難攻,故而對城牆疏於修繕。”

關羽笑眯眯撫須,這些消息都是馬良這個本地人告知的消息,繼續道:

“故而一年前黃夫人便特製了一種弩箭,雖失鋒銳,然可用於摧城門破軍械。”

徐庶打量了兩眼那所謂的特製弩箭,頂端不是尖鋒,而是換成了形如半球的樣子。

而除了這種弩箭,徐庶知道船上攜帶的還有好幾類特製的弩箭,帶七八個刃兒的,帶飛翼的,空心的,尾部連有繩索的等等不一而足,各有各的用途。

“果然好用。”

徐庶點點頭:

“不過如此一來,季常應當鬆一口氣了。”

此次回歸玄德公麾下後,荊州這邊讓徐庶感覺到驚喜的好苗子便是這馬良。

詢荊州地理對答如流,問天下戰事如數家珍。

抄錄光幕的戰例和地圖似乎讓這個馬家白眉有了長足的儲備,軍事與施政以及對大勢都有新的見解。

雖然生疏,但徐庶看得出來,差的隻是閱曆而已。

故而此次徐庶安排其做黃忠老將軍的副手,為軍中都督,如此也好破宜城後能第一時間接走家人,再無後顧之憂。

因為摧破宜城隻是水師順手為之,當務之急還是不做停留繼續北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