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中李世民一時間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好消息,今年正好就是貞觀五年,提前知曉今歲和明歲無災,可以讓他和群臣提前鬆口氣。
壞消息,從貞觀七年起有連續二十餘年的災年。
兩種心情在李世民心中交錯撞擊,最終還是對將來災年的擔憂更勝一籌,使得他不知不覺長歎一口氣。
也就好在此時尚且是貞觀五年初年,距離這二十六年連災尚且還有兩年的太平。
杜如晦此時提前知曉今年無災情,便實實在在鬆了一口氣,畢竟如今一方麵需要支持前線李靖與吐穀渾作戰,若是後方再生天災,那今年多半是要忙破頭的。
這個消息至少代表了今年能不用再提心吊膽生怕老天整個大活兒,因此杜如晦眼見陛下表情便笑著寬慰道:
“大家,至少我等有今明兩年時間護林固土,如此或能將不少天災提前消弭。”
杜如晦的這個說法讓李世民緩緩搖頭:
“災禍非出於天地,乃人自釀也。”
老實講後世說的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道理。
高樹靡陰,獨木不林,人人皆懂。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更是黃口小兒都知。
暴雨時山林難潰散,平田易澇毀更是人人都見過。
但最終真的落眼於山林上又反無人能夠察覺了。
伐林墾田,解一日之憂,毀百年之業,造千年之禍,遺後世而不絕,殃及子孫也。
將這件事記掛在心上,再瞧了眼房杜的文字記錄,蝗蟲那腥澀的味道似乎隱隱又在口腔中彌漫了上來,這讓李世民趕忙搖了搖頭,旋即就看到了比較感興趣的內容:
“這北京應是明朝的那個北京……又是在何處?”
周朝時洛陽便有東都的稱號,故而此前聽中晚唐之事,對洛陽這東都的稱號李世民也覺得理所當然。
東漢時長安亦有西都的稱號,因此西安這後世之名李世民也能接受。
此外從後輩對三國的漫談也知曉了金陵後來成了南京,考慮到其控扼江水勾連東南,也算合理。
但北方竟還有地方能做京城,而且被後世這共和國沿用?
李世民對前者表示驚歎,對後者則是從長安人的角度略有不服且好奇。
這北京都城究竟有何優勢能令後世青睞?
而且成都壯美,西安瑰麗,那這北京城該是何等盛景?
這個問題自然無人能夠回答,最終站在甘露殿,李世民也是真心實意感歎:
“不能親至後世一覽,何其憾矣!”
……
而對於這唐朝的遭遇,漢長安諸人的反應就非常的直白。
“好歹毒的老天!”馬超驚呼。
“好令人歎服的貞觀君臣!”孔明真心實意輕歎。
然後馬超毫無意外被張飛屈指彈了腦殼子,趕忙捂著嘴蹲下抬頭,生怕這光幕聽到此話閃爍兩下讓光幕滅了,那罪過可就大了。
已經放棄治療的劉備也明白孔明的想法。
畢竟這麼看下來,這初唐頂著天災還能內外兼治絲毫不亂,君臣皆能稱能也。
“這唐朝還真是熱鬨。”
屈指彈完馬超之後的張飛興致勃勃:
“外有開邊不停,內有天災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