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摸了摸胡子略有欣慰:
本來念在閻郎中多有不易,故而打算元正的十日休沐外,再多休沐五天。
但看這閻郎中的神色,與其兄長一般,也是個勇於擔責之輩。
那等過了十日休沐之後,便第一時間請閻郎中旁觀作畫,然後開刀吧!
至於光幕中後輩稱讚的城市群規劃,甘露殿的眾人反倒是沒啥驚訝的,多覺理所當然。
畢竟後輩都說了,自商周起便有對城之規劃。
那秦漢唐這些商周的後輩能規劃城市群,豈不是理所當然?
將心中對於遠方那羅馬的期待稍微下撥一點之後,貞觀群臣也是饒有興趣的抬頭,很想再多聽一點與這羅馬相關的。
但很可惜聞莽並沒有滿足他們的願望。
【至此,咱們再次回看近兩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圖。
文明雖不全是氣候的提線傀儡,但氣候對文明的巨大影響也是沒辦法否認的。
也是因此,華夏先輩一代代為了生存,對氣候的抗爭也愈發顯得難能可貴。
但實際上,對古代王朝的興衰來說,氣候變化雖然是很大的一個影響因素,但絕非全部,而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廣神。
隋煬帝執政時期是華夏近兩千年以來氣候絕無僅有的三個高峰期之一。
另兩個高溫期,一個締造出了以強漢聞名的西漢,一個締造出了元朝絕無僅有的龐大版圖。
站在風口上不僅沒飛起來還把自己摔了個粉身碎骨,這就是隋煬帝,曆史大勢都捧不起來。
也就好在後麵李二鳳生的及時,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外掃天下和內掃父兄。
隨後馬不停蹄的西征北拓,開貞觀之治,締盛唐之風,讓中國沒有錯過這個千年一遇的窗口期。】
李世民本來還頻頻點頭,但光幕猝不及防一個“內掃父兄”讓他的笑臉登時有點掛不住了。
甘露殿內的群臣也頗為懂事,此刻皆目不轉睛緊緊盯著光幕閉口不言,脖子更是沒一絲轉動的幅度,好似皆在聚精會神的聽著後世講述。
這種態度也讓李世民一時間難以發作,胸膛劇烈起伏了兩下之後也隻能沉默下來。
忍了!
【因此對隋唐這個高溫期來說,李世民的作用幾乎是無可替代,也稱得上是人與自然抗爭的典範。
畢竟抗爭抗爭,既要抗衡惡劣的低溫期,也要爭取豐裕的高溫期,並不衝突。
雖然近年來也有李唐得天下多賴李淵的論調,但這個說法實在是經不起推敲。
此處就不擺曆史學者們高屋建瓴的論調了,咱們不妨用如今最流行的穿越來假設一下供大家討論:
如果李世民與朱祁鎮互換位置,會如何?
好了,那麼咱們這一期的《漢唐氣候之變》也就此結束。
點讚關注不迷路,咱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無可替代”四個字的評價迅速衝淡了那差點印在李世民心裡的“內掃父兄”四個大字。
於是這位之前還氣咻咻的帝君轉眼也就眉開眼笑。
這後世雖然對他偶有調侃,但至少對他的對大部分功績還是很肯定的嘛。
於是甘露殿內的氣氛也輕鬆了起來。
李世民輕咳了一聲有點好奇:
“這朱祁鎮又是誰?”
至於中間的那一句對老爹的臧否,李世民隻能當做沒聽到。
畢竟此刻李淵並不在場,而且《禮記》也有言,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
太上皇的功過,豈是他們甘露殿內的人能評判的?
杜如晦輕咳一聲,心中也是讚歎陛下將太上皇這一掛事兒直接略過,讓眾人省了個難題。
此時麵對李世民的疑問也是迅速回答了出來:
“後輩曾有言,稱這朱祁鎮與那完顏構有的一拚……”
好在此時不需李世民繼續糾結,光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已經解決了他的部分疑問。
〖我曹,李二要是坐到了朱祁鎮的位子,上有永宣盛世,下有五十萬禁軍,估計要樂得不知道怎麼輸了。
朱祁鎮要是換到李老二的位置,那不得竇建德王世充李密狂喜:老子的機會來了!
講道理,這個假設雖然腦洞大開了一點,但確實挺好展示了李二鳳的作用,沒了這個戰神,大唐就算靠著李靖等人統一了,那玄武門李建成多看朱祁鎮一眼,都算李建成心胸狹隘了。
不是,你說的是哪個戰神?朱祁鎮這個也先的戰神怎麼就不算戰神了?
拉倒吧……沒了二鳳根本不可能走到玄武門這一步,第一個秦王破陣的劇情估計就要寄了。
拉倒吧X2,就豬騎陣這素質,能不能得秦這個王號都兩說。
兩人互換位置估計互相都想不明白,天策上將:你五十萬大軍都能被俘虜?朱戰神:你三千兵馬就敢衝十萬?
朱祁鎮這劇本,彆說李家老二了,我上我真行,外事不決問於謙,內事不決問於謙,人在後宮坐,賢名天上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