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東有舊人欲相見(2 / 2)

江邊鱗次櫛比的蜀錦繡房,城南爐火長燃不休的製糖工坊,其間還夾雜著造紙坊中為紙染色的爭論,還有行在江中那川流不息的運煤小船,這一切都讓離家一年之久的騎士們倍感親切。

有的騎士更是一眼見到了熟人:

“李家二郎!”

簡單寒暄了一下後,這名騎士一邊朝著成都府衙趕路一邊簡短跟身邊同袍嘟囔:

“這李家的二郎倒是好運,娶了那繁縣的小寡婦,倒是衣食無憂了。”

“我聽過他,全家前幾年跟著玄德公從秣陵逃了過來,他阿爹還能與將軍攀上幾分交情。”

“此事我亦知曉,畢竟早年是從兗州逃難南下的,與將軍也算是同鄉。”

“這家娶個頗有金銀的小寡婦這般有名?”

“那自不是,不過他家有個小娘據說頗有才情,受過諸葛軍師誇讚。”

“那可了不得,不知道是否有婚配……”

“噤聲!”領頭的騎士不滿的回頭瞪了一眼,提示他們已經到府衙了。

規規矩矩驗明正身,在出示了符牌後將兩樣東西交到了此間太守張鬆手裡,這群騎士也終於鬆了口氣,在得了首肯後便紛紛離去。

吳懿的這份捷報容易處理,回頭寫個公文貼在外麵,令人宣揚一番便是,同時再抄錄一份轉送長安給主公報喜,都是慣例的流程。

張鬆捏著胡子再次饒有興趣打量了一番這棉花。

這便是後世所說的能用於戰陣,能抵禦嚴寒造福百姓之物?

對此物的處理也依然簡單,孔明在離開成都時也留下了足夠的安排。

其中除了打通西南夷道,以重金求棉花種子、種植之法、以及對方的經典外,也包含了拿到這些東西如何處理的章程。

張鬆的記性很好,略一回憶便記了起來。

種子分為三份,一份送往長安,一份送往江陵,一份留於成都試種。

而且就連在成都試種的人選也早早決定好了。

“去請子初過來。”

劉巴便是孔明指定的人選,張鬆也沒什麼異議。

如今張鬆統管益州事務和小太學之外,還須抽出時間與劉巴一起鑽研算學,並隔空寫信與孔明交流。

劉巴則是掌官市、諸多工坊之外,也需抽時間去小太學代替孔明授課。

而如今忙碌的子初看樣子又要再添一費心事。

不過……他對這應當毫無怨言吧?張鬆很肯定。

……

唐長安,李世民也不得閒,並再次感歎這十日休沐跟自己果然是沒有半文錢關係。

元月初三觀看光幕後再拉著狀元馬周好好交談了一番,晚間還再次召侯君集入宮用膳,期間一拉一放再次對侯君集提點一番,晚上還要與觀音婢簡述一下此番見聞,還要再跟幾個兒子女兒鞏固一下感情。

次日他還在等著看閻立德製壓水井給他看呢,結果另外一個消息搶先送到了手上。

甚至這個消息還是杜如晦親自入宮送來的。

而這個消息也極為簡單,甚至可以說僅有幾個字:

“倭國有使,欲朝長安天子。”

鍵盤泡水徹底廢了,明天去看看有啥補救方法沒,臨時買的雙飛燕鍵盤還真不太適應。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