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沒錯,我真的謀反了(感謝roadwin大佬的盟主打賞)(2 / 2)

這一職位在唐朝中後期也變得愈發完備,職權被再拆開細分,並經過了名稱的演化,如巡察使、按察使、采訪處置使、觀察使等等。

多個監察部門彼此交叉監督,也避免了中央陷入信息盲區,算是比較良好的決策。】

長孫皇後一回頭便看到李世民已經迫不及待昂起了頭,但臉上還偏偏一副渾不在意的模樣,好像在說這不過是稀鬆平常之事罷了。

本還想誇讚一下的皇後頓時笑了出來,乾脆拆台道:

“此乃是三年後大家所設立之職,何故自得邪?”

李世民不以為然:

“若按其所說,我唐征吐穀渾還要再待四年呢。”

“但如今戰端已啟,至多八月,藥師必執縛伏允於殿下。”

言辭鑿鑿,李世民如今對五雷署所出之物聲威再清楚不過,因此信心滿滿。

對他來說,如今最大的樂趣之一便是能夠借用光幕,與那後世史書所記的李世民比上一個高低。

要滅國更速,治民更富,開疆更廣,臣妾之屬更多。

他也很好奇,自己這艘貞觀之船的遠航極限是哪裡?

【扯得遠了,但總之設黜陟大使這項舉措被很好的傳了下來。

等到李治當了皇帝,閻立本也因為淩煙閣畫畫的功績入了高宗法眼,被授黜陟使之職出京巡查。

閻立本任的是河南道黜陟使,巡查到了太原後,光憑狄仁傑的外貌就下了一個頂級評價:

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評價頗高,隨後更是直接授了狄仁傑並州都督府法曹之職。

這個職位便是狄仁傑起飛的開始,也是後世對他的固定印象所在:善斷案。

狄仁傑在並州都督府乾的有聲有色,並很快靠著閻立本的推薦和過硬的政績直接升遷大理寺丞。

到任後僅僅用了一年就將大理寺積壓的一萬七千件疑難雜案全部處置完畢,無一冤假錯案,可見其能力。

而到了長安之後,狄仁傑身上的“反骨”也露了出來。

儀鳳年間時李治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與此相反的是皇後武則天健康的不行。

二聖臨朝的弊端也已經開始顯現,畢竟想也知道,李治這個“聖”一去,剩下的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的武則天誰人能製?

而且當時長孫無忌墳頭的大槐樹都老粗了,沒有了共同敵人的皇家夫妻也就開始了二聖內部的權利鬥爭。

因此對當時長安的官員來說,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選邊站這個難題。

狄仁傑是哪邊的?對李治來說毫無疑問是皇後那邊的。

事情也很簡單,處理完大理寺積壓案件之後,閒不下來的狄仁傑開始了秉公直言彈劾罪臣。

這段時間狄哥先後彈劾了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司農卿兼領將作韋機、左司郎中王本立,這些基本都是李治的心腹,而且在跟武後的鬥爭中都有帶頭衝鋒。

而且在外人看來,狄仁傑和武則天祖籍都是並州,妥妥的同鄉,你說你不是武後的人誰信啊?

其實這事兒狄哥也委屈,真不是不想站陛下那邊,而是陛下您怎麼淨寵信歪瓜裂棗啊?

不過李治也沒給狄仁傑表忠心的機會,沒過幾年就噶了,就此武則天正式上位開始了太後臨朝稱製。

對狄仁傑來說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官運開始亨通了,先後轉任寧州刺史、文昌右丞、豫州刺史,每地皆有賢名。

畢竟武則天真正的嫡係在地方上經常不是連推千餘座宗祠,就是大手一揮株連數千人。

相比較下狄仁傑是能放就放能寬大就寬大,兩相對比下就仿佛跟聖人似的,多少跟大周女帝有點格格不入,因此最終被武家人捏了個謀反的罪名扔進大牢也就毫不奇怪。

為了避免被屈打成招冤死在獄中,老狄很是配合:

沒錯,我是真的謀反了。】

感謝【roadwin】大佬打賞的十萬金五銖!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