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德年間,太上皇倒是有下令括戶,但那時隻不過是令各州縣上報戶口,由中央整理審查,在力度上甚至還不如前隋。
前隋的清查戶口力度也不如這武周時期,開皇年間也不過是任令狐熙、乞伏慧等人巡視河東山東等地,不比這武周玄宗以括戶使搜全國。
經過房玄齡解釋,杜如晦也明白過來,甚至也有點興奮起來:
“這括戶使乃是代中央而巡天下,以治四方!”
……
孔明同樣敏感的察覺到了這括戶使很有說法。
同時心中已經規劃了一個藍圖出來。
等天下既定,任巡撫使掌黜陟之能,清查天下吏治;再命括戶使巡查九州,察隱戶度隱田。
何愁不能令生民休養生息?
龐統則是因另一件事警醒,這後輩說武周之文治,稱這“阿武”對文才空前重視。
但看那詩仙李白之窘境,看那小人宋之問之醜態,有文才並不意味著有吏治之才。
今歲長安試科舉時,當進諫主公,這科舉遴選的非精於辭藻的文人,而是需要有吏治之能的乾才。
【除此之外,阿武在政治上留下的弊病相當多。
雖然創立了科舉糊名製,但實際上整個武周時的主要舉官手段依然是銓選,科舉在這個時代並沒有爆發很耀眼的光芒。
甚至因為女性稱帝的先天劣勢,阿武不計代價直接擢升忠於自己的官僚來快速衝淡朝堂的李唐餘韻,導致銓選製度直接糜爛。
另外就是稱帝早年玩兒的太瘋,導致武周中期財政已經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不止一位宰相的奏疏中提過“國用不足”。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契丹造反打敗了武周軍,突厥可汗趁亂乾了票大的給河北來了一記重擊:
“虜趙、定、恒、易等州則帛億萬、子女羊馬而去”
因此在武周晚期也有一係列的動作,登萊置牧監、江陵和市奴婢、增設關市以稅行商、河北和市牛羊,尤其和市的惡意壓低價格強買強賣被不少大臣抨擊與民爭利,從中能看出武周在財政上的窘境。
甚至在這當中用於賑災的義倉都不知不覺都成了擺設:
“公私窘迫,漸貸義倉支用。自中宗神龍之後,天下義倉費用向儘”
“武太後、孝和朝、太平公主、武三思、悖逆庶人恣情奢縱……遂使農功虛費,府庫空竭矣。”
從這點上來說李隆基倒是真不容易,要給好多人擦屁股。
但要說阿武是個昏君那顯然差的也遠。
畢竟前麵我們也說過,即使是狄仁傑都帶頭勸阿武戰略收縮,放棄西域和遼東。
這種情況下阿武依然梗著脖子穩定安西四鎮和河西隴右邊防,這是值得肯定的。
武則天整個執政期間的掙紮實際上一直都是受困於女性的出身導致缺乏合理法統支撐,內政上雖然弊病不少但依然有一套自己行事準則,與昏君遠不相同,這一點上來說資治通鑒總結的比較好。
“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禦天下,政由己出。”
另外就是老武登基時候已經六十七歲,高齡皇帝昏庸是個必然趨勢,這種情況下老武做的相對已經算出色了。
畢竟讀過曆史的我們也都知道:
雖然有秦皇漢武這些皇帝在搏上限,但整體來說不可否認的是,千百年來絕大多數皇帝都是在秀下限。
典型的就如阿鬥,光憑按部就班就已經戰勝百分之八十的皇帝素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