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明明是皇帝帶頭誅賊,最終卻被稱為“政變”,不得不說非常有意思。
而政變中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李旦的態度。
李隆基之所以能快準狠的完成政變,最主要是爭取到了原本忠於李旦的兵部宰相郭元振的支持。
李旦在聽聞宮中起刀兵後,第一時間並沒有向兒子靠攏,而是登上承天門,號令南衙禁軍聽太上皇節製。
最終還是郭元振帶兵過來,稱如今皇帝正在奉太上皇命令誅殺逆黨呢,方才將李旦“安撫”了下來。
估計當時李旦應該多多少少從郭元振身上看到了尉遲恭的影子。
隻不過這次李隆基既沒必要也要臉,沒乾出二鳳“世民跪而吮上乳”的操作。】
尉遲敬德瞪大了眼睛當即站起,不過隨即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摸著腦殼陷入為難。
李世民不滿的拍拍桌子:
“敬德何故如此?擋到朕了!”
於是尉遲敬德依言重新坐下,隻不過臉上湧著三分不服以及七分誌得意滿。
旁邊的秦瓊想想倒也明白,玄武門尉遲敬德行事後世或頗多非議,但對尉遲敬德來說反而更見與陛下之輸誠。
嗬斥過尉遲敬德之後,李世民倒是略微琢磨了一下。
單看吮上乳這句話比較摸不著頭腦,但想想李隆基與李旦的對比,再放到自己身上那多半便是與太上皇的事情記錄。
“朕與太上皇吮乳而泣可見舔犢之情,能傳後世倒也算一樁美談。”
李世民處變不驚,滿臉灑脫,隻是腮幫子多少有點抽抽讓這個灑脫的表情不是很自然。
房玄齡同樣處變不驚,雖然如今甘露殿內眾人都能聽出來後世說到此事的憋笑語氣,但陛下既然已經蓋棺定論,那事實也自然隻能是如此。
事實上這句話也就初聽聞驚了一下,隨後想想就明白此乃南北朝以來的一個通行說法,隻是不知為何到了後世史書就被拆解成了這般說法。
而且作為玄武門事變親曆者,換在陛下角度,見太上皇時隱太子與海陵郡王皆歿,那除了一起相擁而泣還能說什麼?
即便是以房玄齡之才智都想不出來那時有何能說的,哭反倒是唯一可行之法了。
於是甘露殿內也響起了參差不齊的讚同之聲。
李世民也不願多談,幾乎是逃也似的毫不避嫌道:
“這李隆基之先天政變,名為誅太平公主,實為對太上皇並起事。”
“既誅賊寇,又取君威,如此方能令出一處。”
政令和人事任免出自多處,那禍亂自起,這是史書裡都已經寫爛了的道理。
不過隨後略一回味,李世民也覺得這樁事變愈發有意思:
“天子起事誅賊,後人竟也稱政變,莫非視其為天子反乎?”
……
魯肅對著身邊龐統低聲笑道:
“某懂了,這應該便是後輩笑談的父慈子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