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這幾天的經曆,龐統便有眼含熱淚的衝動。
後世說的輕巧,但真正上手之後才發現究竟有多難。
畢竟製堿流程他也差不多清楚,或需加熱,或需靜置,或需攪拌,每一步皆井井有條。
但這肥皂隻是說了加油可製。
豬油還是香油?濃堿還是淡堿?需要煮沸加熱否?還是隻需混合晾曬即可?
種種問題,龐統都答不上來,隻能再去請教孔明,根據指點用不同原料,作不同技法,觀其狀況擇優而作。
篩除了種種不靠譜失敗的作法後,最終放在孔明麵前的便是這些白色仿佛石塊一般的東西。
孔明用小鐵棍敲了敲聽著“梆梆”有聲,隨即便順理成章提出了疑惑:
“有何用?怎麼用?”
“呃……”龐統頓時卡殼。
龐統自是當仁不讓,但很快讓眾人失望的是,這“皂石”對這些衣物似乎並無什麼神奇的效果。
“肥有饒裕之意,也有廣盛之意,皂有染色之能。”
廢寢忘食兩天終於製出來此物,太過興奮反而忘了這一茬。
乾擦不行,嘗試加水依然沒特彆反應。
適才與主公招待夏侯淵宴飲,衣服上多有沾染汙漬。
既有推測,那接下來一一嘗試便是。
很快,隨著簡雍罩衫上的汙漬猶如冬雪遇陽一般消失殆儘,孔明也在小本上記了下來:
“非有染色之能,實有除汙之效,且似乎能用於沐浴?”
對孔明來說,探究土地與作物酸堿相關時已積累了不少經驗,因此吩咐下去後,很快此處便送來十數件布製物。
宣紙能寫字,但麻紙竹簡木牘亦可。
不過若隻是染色,應也不至於值得大費周章才對。
“似是變得較之以往……更潔淨?”
人皆喜潔淨,這肥皂之功效恐少有替代者。
看著龐統雙手已是白裡透紅,孔明隱隱也明白此物為何在後輩看來能勝宣紙一籌。
“那士元試試便知。”
隨後孔明抽出硬筆打開隨身攜帶的小本站在一旁,對龐統比了個請的手勢。
依次嘗試過各種顏色材質的衣物後,龐統反倒是看著自己雙手有點不確定了:
麻、葛、絹皆有,素色染色一應俱全。
“從名推之,此物功效,或與麻葛著色相關。”
畢竟從那後輩語氣來看,足以令一地富百年的宣紙技法都嫌麻煩,唯一解釋便是肥皂此物價值功效皆遠勝宣紙。
孔明對此倒是習慣了,按照既往經驗首先便是從名字上倒推:
在旁邊安靜旁觀的簡雍倒也看出來這嘗試之法了,當即便將罩衫脫了下來笑道:
瞧了瞧那邊龐統還在沉思此物更多作用,再看看這坊內一角堆著的近一人高的失敗品,其中艱辛倒是一眼便知了。
走了兩步孔明又重新好奇了起來:“這是何物?”
放在坊內另一角的是一盆盆似油非油之物,有粘稠之狀,但又隱隱有細微的香味撲鼻,讓人頓覺心曠神怡。
“此乃製肥皂所出之甘油,效用亦多神奇。”
“甘油?”孔明重複了一下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