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蜂蜜質甘美耐久儲的關係,在古代一直備受權貴青睞,因此養蜂業從南北朝到明代一直在完善,宋應星大佬在《天工開物》當中對明代已經相當成熟的人工養蜂有過完整敘述。
不過一直到清王朝滅亡,華夏這邊采用的也一直都是古法養蜂,用空心木桶、蝕空木等物強行移蜂養殖,最終毀桶取蜜,效率極低,與現代能重複利用的活框蜂箱和搖蜜機取蜜的手段完全沒法比。
因此在古代蜂蜜一直都是權貴專屬,算不得甜食當中的主流。
而在蜂蜜之外,曆史上麥芽糖和蔗糖之間還有過小小的甜食戰爭。
麥芽糖是現代命名,在古代有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便是飴餳,這東西的食用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詩經》成書西周到春秋時。
從東漢至武周,算是飴餳的黃金時代,用粱和稷製麥芽糖的技術,產量更高的煎餳法等都出自於這段時間,但從武周以後,古代對飴餳的食用就愈來愈少,麥芽糖在古代的命運由盛轉衰。
導致這種變化的便是蔗糖的崛起,這事兒咱們就不太陌生了。
王玄策的一聲怒吼,給李二鳳取回來了甘蔗製糖術,這種技術就此在華夏紮根。
隨後的宋元明三朝,甘蔗製糖法一直在精進,蔗糖的數量和質量逐年穩定攀升,並也在餐桌上成功擊敗了蜂蜜和飴餳,成為古人品甜的上品選擇。
另外與這個甜食小戰爭夠對應得上的是古啤酒的驟然衰落。
根據現代考證來看,古代記載名為“醴”的酒水的製造過程包含了發芽、糖化、酒化等步驟,基本可以確認是原始狀態的啤酒。
根據記載來看,醴這種原始啤酒起源於商,興盛於漢,失傳於唐,與飴餳的沒落在時間上是能對得上的,畢竟飴餳本質是麥芽糖,在技術上與啤酒釀製算是互為技法衍生。
另外還有個原因就是貞觀十四年二鳳滅高昌,除了達成在西域的戰略目標外,成功從高昌國獲得了完整的葡萄酒釀造技術以及被譽為珍品的馬奶葡萄。
前後夾擊使得蔗糖大獲全勝,也使得蔗糖工藝有了長足發展。
依靠著優質蔗糖,從宋元起至明清時,華夏出海的商人也成功壟斷了整個東南亞的蔗糖市場,獲得了海量財富。】
“若論甘味,飴餳確實差蔗糖頗遠。”
下意識舔了舔嘴唇,李世民給了一個自覺相當公道的評價,隨即略有幽怨的瞥了孫思邈一眼。
禁肥牛肥羊他能理解,勒令禦膳房將糖醋魚也降至每月一次是為何?朕又非那有消渴症的曹丕!
但在孫太醫一力堅持下,再想想這消渴症在後世的糖尿病之名,李世民最終不得已捏著鼻子接受了孫太醫的要求。
結果便是如今每每說及這些味美之物,李世民便難免在心中將孫思邈詬病一番。
孫思邈巋然不動,連回贈唐皇帝一個眼神都欠奉。
李世民也不介意,看到後麵饒有興趣的心情變成了大喜:
“這高昌國竟還有如此珍品!?”
心中則是一動:既然肥牛肥羊與蔗糖都不得食,那能暢飲葡萄酒也不錯。
這高昌國既有釀造之法,又有用於釀造之物,豈非天予之?
李世民興致盎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