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把著魏征的臂膀,一副君臣相得的模樣。
魏征則是有點不習慣,畢竟若真是跟陛下有了交情,罵人時候怎麼開口?
不過掙了一下也沒什麼變化,要是論力氣的話他與這馬背皇帝差了簡直不要太多,於是隻能道:
“臣不勝惶恐。”
反抗不了就暫時隻能屈從,畢竟後輩都說了,其中還有非門神的呢,說不得就是他和陛下。
因此魏征頭一次希望後輩說的快一點為好。
【揭曉答案之前,咱們倒是不妨稍微偏一點題,漫談一下門神曆史。
從如今考據來看,早在夏商周之前古人就有逢年過節掛點什麼祈福的傳統。
荼是最早是一種草藥,因為有清熱解痰的功效,以及本身的刺激性氣味能驅蟲,夏民便在門上懸掛荼草以求避瘟疫,這種荼草在東漢時演化成了門神神荼。
鬱壘則是大概率來源於螺螄,商代時依然還有崇拜動物神靈的做法,螺螄因此被殷商先民崇拜其“門戶緊閉”的這個象征意義,如今出土的殷商墓宮就在墓門附近發現了大量陪葬的螺螄,有學者猜測這可能是一種根據其象征意義施展的保衛墓所之巫術,壘則是根據象形文字考證是三個螺螄殼疊在一起的樣子,最終同樣擬人化,演變成了門神鬱壘。
東漢滅亡後,魏晉南北朝拉開了民族百年的顛沛史,在這個過程當中,衣袂飄飄有仙人形象的神荼鬱壘被百姓很快拋棄,頂盔摜甲的武將門神形象開始流行,關羽張飛也第一次登上了百姓的門扉。
唐代一方麵來說武功卓越,百姓對門神的崇拜並不強烈;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唐朝對門戶禮製的規定相當嚴苛,帝王勳貴能用朱門,宰相府第可用黃門,黔首百姓則必須將門塗黑,門上的裝飾繪畫樣式也有森嚴的等級規定,一個不慎就會惹來殺身之禍。
唐中期開始,奸佞橫行朝廷,百姓民不聊生多有鬱氣,“掃天下魑魅魍魎”的鐘馗被順勢創造出來懸掛於後門。
宋朝就比較有意思了,宋真宗時亦仿效前朝設武廟,有閒得蛋疼的士大夫參了武廟中的神像一本:
伍子胥鞭屍楚王,趙雲截江救阿鬥時也曾嗬斥孫夫人,皆乃大逆不道的以下犯上之行徑,不宜立於武廟享祭。
宋真宗可能一方麵覺得太離譜,一方麵也不敢不重視士大夫意見,最終提了個折中之法,將兩個塑像移出武廟,祭祀於門口。
這個動作迅速被汴梁的商人解讀為皇帝冊封了新的門神,當年就按照兩人形象作門神年畫,於是曆史上最風馬牛不相及的一對門神就此誕生。
不過伍子胥和趙雲這個組合還算不上最離譜的。
北宋中後期,外有宋夏戰爭的頻頻議和,內有宋江方臘起義以及宣和北方大暴動,可以說得上風雨飄搖。
兩次宋遼之戰皆慘敗的情況下,宋金定海上之盟合力滅遼,結果此舉反倒使宋金雙方接壤失去戰略緩衝。
滅遼之後金太宗馬不停蹄於同年發動滅宋之戰,兩年後金兵長驅直入生擒徽欽二帝、趙宋宗室、男女十萬人,北宋滅亡。
而在宋金戰爭的這兩年當中,汴梁的門神形象也悄然改變,既非神荼鬱壘,也非佛教護法,更不是趙雲伍子胥。
“門神多番養,戴虎頭盔,而王宮之門,更以渾金飾之“這是北宋靖康元年留下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