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直至宋代,這種儀式就變得更加簡單了,去街上看看儺戲,然後回家將準備的食物全都擺上。
入夜後再舉著油燈將家裡的邊邊角角都照一遍以求驅鬼,最終和家人守歲至天亮。
這就是宋代一個普通人的守歲流程,也稱“照虛耗”或熬歲。
不過相較來說,宋代普通人的除夕更看重的還是團圓這個屬性。
從先秦的驗傳出鄉到唐朝的碟文過所,農奴莊園經濟逐漸沒落,地主施加於百姓的枷鎖逐漸鬆動,普通人遠行也相對來說越來越容易。
宋代經曆了五代十國後正式變成了完全的封建租佃製經濟,百姓得以遷徙自由,客觀上來說確實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現代有人稱宋為近代曙光也確實有幾分道理。
這種情況下使得宋人在國土麵積遠低於漢唐的情況下,普通人的行動範圍卻又遠超漢唐,最終使得除夕也帶上了團圓的意味。
可惜的是,明清雖然在法律上延續宋代開創的翻異彆勘和鞫讞分司製度,在權職分離基礎上完善出了三司會審、九卿圓審、朝審、熱審及大審等製,但朱元璋反而弄出了路引這個東西。
務農不出鄉,作息不出裡,路引製度再次將百姓牢牢摁在了一畝三分地上。
大概也是因為限製了平民的活力,明清的除夕和新年慶賀隻是在宋的基礎上做了延伸,並無特彆新意。
而要說整個地球辭舊迎新慶賀之盛大,當首推現代的中國春節了。】
孔明龐統等人精神一振。
相較於其他來說,他們更加在意的還是這千年來的製度變遷。
沒辦法,那宋能以漢唐為鑒,唐也能看著四百年漢史規正錯漏,可咱大漢四百年來那純粹是摸著石頭過河了屬於是。
幾個掛軍師職的人此前有空時,聊的最多的反而是門閥大姓興衰。
因為從那幾百年的變化中,權利結構演變,中央對地方管製的加深,賦稅更完善的製定收取之法等等,都能窺一斑而試補全其貌。
不過或許是因為思維慣性,此前聊起來也多是談及王侯公卿事,直至這關於路引的詬病,才讓他們再一次換了個角度來看這唐宋。
“莊園製經濟變租佃製經濟……”龐統自語。
“活百姓便是活社稷……”孔明對於如今長安所興舉措更加堅定不移。
“翻異彆勘、鞫讞分司、三司會審?”
法正喃喃自語重複著這幾個不太易懂的字。
他通曉漢律有所研究,但單憑這幾個字又很難揣測出什麼,因此第一時間反倒是有點想念張鬆劉巴了,相信兩人若在應有不同見解。
不過……或許能與這魯子敬聊聊?法正瞄了一眼旁邊同樣若有所思的魯肅。
法正還記得這魯肅的身後讚譽,稱其威恩大行,有賞罰分明公正無私之意。
既然如此,說不定在權職之道和律法上也有獨到見解?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