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新長安(2 / 2)

當然是割三兩肉,打一些酒,回去與大兄告知這個好消息!

以往入冬的農閒時節因為無事可做而且異常寒冷,往往皆有度日如年之感。

但今歲的冬日並不如此,或許是如今長安人口尚且不多的緣故,從漢中輸送至此的煤餅顯得猶有餘力且價格低廉。

而太學更是抓住了這一段時間的機會,大搞教育。

在推行通識文字的基礎上,給老農講農學,給稚子講經典,對婦女青壯來說,太學內已經的各類工坊教塾是更好的去處,這裡能清楚了解到織造造紙等等的一些要領,並且能商定是否做工,隻待工坊蓋完就可上工。

本來太學內的助教做這些是不太夠的,但好在那些科舉不中者一時間也沒要離開長安返鄉的意思,這些人當中識字隻是基本需求,於是大部分皆聽了太學叫遣,成為這識字教育當中的一員。

實際上這本來也屬於整個科舉計劃的一環,並且很快便如孔明所料想,參加過科舉的考生們的入場,催生了第一個變化。

在太學並沒有有意藏私的情況下,豆花的製取方法,鬆軟饅頭的蒸製方法,以及嬌耳(餃子古名)的做法,都相當順利流傳了出去,並產生了第一批沿街叫賣的貨郎。

隻不過無奈的是如今長安餘下的豆子並不多,豆花大受歡迎的情況下,大豆價格迅速走高,此前閒暇種豆的百姓莫名其妙賺了一筆。

於是很快便有人開始嘗試用黃豆以外的豆子製取豆製品,孔明看著其五顏六色的樣子還好奇嘗了一下,評價是“能吃”。

最令孔明沒想到的便是一夜之間,長安多了不少暖房。

好奇遣馬忠打聽了一下便發現,原因倒也相當簡單。

從前漢起,冬日以暖房種菜就不是什麼秘密,但對百姓來說冬日取暖活命的木炭尚且不夠,哪有餘裕去布置暖房?

但如今有了煤餅,燃時久,價低廉,兼之嬌耳大受歡迎,其中所用的韭菜又是暖房當中出了名易種的,因此暖房忽然林立而起倒也不奇怪了。

隻是據說如今已有好幾人暈倒在了暖房,張仲景一邊忙著探索那大蒜素,一邊還要去察明暖房何以令人暈厥,相當忙碌。

而在這與昔日迥異的冬日節奏當中,最不適應的當屬遊楚。

此前因風儀問題舉薦不得,隻能看著兄長操勞而心生羨慕。

如今入了將軍府,日日忙得鞋底都要磨穿,遊楚反而羨慕此前優哉遊哉的生活了。

就這般過了一月之後,有日回來便看到兄長在一人對著院子飲酒發呆。

“大兄今日歸來這般早?”遊楚好奇,自己這兄長如今領兵之餘,還會去太學借書觀看,文武都不想落下,可以說比他還要忙。

張既點點頭,又仰頭一盅酒下肚,淡淡道:

“我今日告假,去看望張將軍了。”

“張將軍……”

遊楚第一反應就是張翼德,但旋即就覺得不可能,隨即反應過來試探道:

“張儁乂將軍?”

點點頭,張既慢慢又倒了一盅酒,然後盯著杯子悶聲道:

“明日臘八我便去提前探望,儁乂將軍麵多愁苦不言。”

“我想不明白,儁乂將軍說左將軍並未為難與他,隻需曹……送信討要,便自歸還。”

“而儁乂將軍家小皆在鄴城,必不能為左將軍驅使,許都如何能不管不問。”

遊楚知道自家兄長的糾結,想了想便隻能換個方向安慰道:

“如此想來,若明歲玄德公出潼關還舊都,大兄倒是省得與儁乂將軍對壘,隻需讓那翼德將軍再擒夏侯一次便是。”

言語辛辣,張既也不說話,隻是又仰頭乾了一盅酒。

自己這個義弟因身材短小被曹氏和夏侯氏等輕視而耿耿於懷,也因此能毫不猶豫投了左將軍,他也理解。

吐了一口濁氣,張既慨然道:

“若是無這曹劉之事,為漢將與儁乂將軍征西拓邊,該多好。”

話聲漸微乃至不可聞,語畢張既往後一倒就這麼睡了過去。

遊楚一歎,費勁的將兄長拖回屋裡蓋好被褥,然後方才想起來:

“臘八了啊……”

“去歲斷牆埋死人,今朝新房住新人~”

哼著不成調的詩,遊楚晃了晃兄長的酒壺發現沒多少餘下,乾脆掀開瓶口直接灌完,然後一抹嘴就打算回屋睡覺去。

鞋子都脫完了忽然想起一事,遊楚單腳踩著鞋子一蹦一跳,去給兄長的臥房窗戶支開一個縫隙。

雖然據說張神醫說也就暖房那種堵死了所有縫隙的情況才會使炭火繼沉氣使人暈厥,但小心一點也總不是壞事。

再說了,我兄長可是遠征過涼州的,區區小寒,算得上什麼?

次日遊楚到了將軍府後,在大門口處就被發了一碗糧果雜粥,聽著軍士說這乃是沿襲春秋風俗,以一年之勞成熬粥祈來年豐收,寓意倒是相當不錯。

三兩口飲完還了碗,遊楚先是一溜煙去找了將軍府中醫者:

“家兄風寒,勞煩包一副風寒湯藥,再來一劑桂枝湯。”

將湯藥送了回去順便捎了一晚臘八粥,看著張既斜著眼喝完,遊楚才端著碗重新一溜煙到將軍府還了碗,然後開始今日的當值。

而從臘八起,遊楚便能感覺到這長安城的氣氛似乎似乎不太一樣了起來,這自然是要過年了。

隨著一天天的臨近,遊楚也愈發難以將全部心思放在公務上。

街頭巷尾叫賣的貨郎多了起來,比起往年多了不少吃食。

最簡單的當屬科舉時吃的那種鬆軟甘甜的蒸餅,此物關中亦稱饃饃,而這種特彆的做法如今統稱“皇叔饃”。

除此之外,稠淡不一的各色豆花,從成都送至此的糖塊都挺新奇。

還有成都商賈在長安開設的紙社開張,並順勢推出了好幾種顏色印有花紋的紙,據說是用來寫成名刺用於贈賀新年,稱為賀卡。

而最重要的還是長安穩定如一的糧價。

有人說這是因為左將軍背靠益州,蜀中豐沃不可計數。

但也有人說這是張翼德將軍奉皇叔命令丈蒲阪豪強徐氏田產,沒其糧財幾十車不可計數。

總之,雖然是大冬天的,但長安有老叟感歎稱,長安已幾十年沒見過如此清朗的天空了。

而真正讓遊楚驚喜的還是臘月二十三時,玄德公召府內所有人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封印禮”,稱過年休沐等初五再來開印。

遊楚走時被玄德公喊住了:

“將此物張貼於長安大街小巷。”

在休沐的激勵下,遊楚動作很快,而出門辦事的百姓也很快聚攏在一起努力辨認上麵的字:

“年三十,舊皇宮前舉除夕慶典,賞儺戲觀鐵樹銀花,共度新年。”

“鐵樹銀花是何物?”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