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江陵偕同而來的傭仆將鍋碗碟筷一起撤下,廳中也為之一清。
孔明摸了摸肚子笑著起身,乾脆就著旁邊的暖爐烹茶,並在薑維的幫助下與一人分了一杯。
坐在廳中看著院內已經添過一次燈油的七枝燈,幾人抱著手中的茶水看著彎月,皆有分外滿足之感。
“伯約可知錯也?”
孔明笑眯眯扭頭問自己的好徒兒。
“自是知了。”薑維低眉順眼,不過換來的是馬鈞的無情拆台:
“師傅,伯約方才還說,既有新調配火藥之法,如何不能功過相抵也。”
“馬德衡!”薑維頓時睜大了眼睛。
孔明臉上笑意頓時一斂,板著臉道:
“火藥作坊,關於火種之禁,汝不是不知。”
“此等弄險之舉,雖有所得,然若一時不察引燃火藥,使火藥坊儘燃儘爆,累死工匠則何其冤也?”
薑維頓時悚然,不過還是小聲辯解道:
“弟子有小心,那火藥是帶回工舍焙烤……”
孔明終於忍不住在薑維腦袋上敲了一下:
“吾愛惜汝才,乃是期冀汝能護國安邦,非為死於此處。”
“且,為師一再說循其理,究其本,順而推理以證行,方為治學之道。”
“這調配火藥既有弄險所得,伯約倒是說說,其威力愈烈原理為何?”
薑維頓時啞然,這個他還真不知道。
於是孔明苦口婆心道:
“天下聰慧之人何其多也?莫要以為缺了你薑伯約,這調配火藥之法便無人能知。”
“科學一途,當循理求索以窮舉所得,而非行險事而沾沾自喜。”
這下薑維才終於耷拉下了腦袋:
“弟子知錯。”
孔明點點頭:“既如此,那便……”
恰在此時,馬鈞抱著茶杯起身,不倫不類的拱了拱手道:
“師傅,弟子眼見伯約弄險而不阻止,知而不報,當同責罰也。”
孔明臉上表情頓時軟了幾分,但還是道:
“伯約須在太學當值滿此月,爾後當著文試論,那火藥何以聲威陡升。”
薑維恭恭敬敬領了責罰,心中也即時便在思考那火藥何以不同?
張神醫既然能以禽獸試藥,那這火藥是不是也能用其他東西來代替試驗?畢竟看師傅這樣子恐怕短期內不會讓自己再進火藥坊了。
“至於德衡,有失察之責,那便……”
孔明琢磨了一下,目光掃過旁邊的女兒便頓時有了主意:
“果果欲於長安外郭開辟十畝暖房,德衡既善工造,便作圖輔之。”
“此般暖房,皆為研究瓜果菜蔬之用,乃太學之屬,等將來太學治事科學子選農學,以作治學之用。”
馬鈞並無異議,拱手應下,隨即對著諸葛果拱了拱手,引得少女也趕忙回了一禮。
一旁的薑維轉了轉眼,很快在師傅的話語中察覺到了一個陌生名詞,當即問道:
“師傅,太學中將分新科?”
孔明抱著茶杯坐在妻子身側,笑眯眯道:
“我與龐士元魯子敬已決意,改太學之製,試行三舍法、兩科製。”
“新製?”黃月英聞言亦有點訝然。
孔明點點頭,隨後看著幾個少年人不解的目光,緩緩將這三舍法與兩科製講了一下。
鑒於後世對三舍法說的相當籠統,孔明與魯肅龐統最近一個月便嘗試著將其規劃的更詳細了一些。
其中入學統一為外舍,隨後每季一次,仿科舉之試以考卷量才,適格兩次之後便可以晉至內舍。
隨後內舍也是同樣,但須適格四次之後才可晉上舍,上舍學子若欲參科舉,便可參與由玄德公親自主持的“內試”,待遇也更為優渥,若不參加科舉也可直接申請外放為掾吏。
兩科製則同樣參考宋製又有改製。
文賦、策論、韜法、辭令、番識等皆歸為文典科。
水利、算學、工學、農事、地理等皆歸為治事科。
學子需先擇科,隨後在科目下至少選擇一主一副兩項修習。
而在兩科太學內部,三舍的學生們還需要日常勤勉以修學分,學分能用以更快速的升舍,而學分如果掛欠可能還會有被勒令退學的懲罰。
孔明娓娓道來,其他人專注聆聽,黃月英偶爾出言詳細詢問,但多半時間都在連連點頭,眼見也是對這新製很是滿意。
幾個少年人暈頭轉向的聽完,便看到孔明微微一笑:
“改製之後,汝四人皆需入學擇科。”
幾人也並不意外,畢竟若無非如此,諸葛先生也不會跟他們說這麼多,隻不過幾人反應各不相同。
“至少選一主一副修習,那便是可以選一主兩副乃至三副?”這是馬鈞的疑問。
孔明點點頭道:
“自是可以,但須知,多選一門,則季試時便會難上數分,學舍晉升也會更難。”
馬鈞了然,但心下還是打定了多修的主意。
薑維則是換了個方向討饒:
“師傅,馬鈞師弟的工學造詣我也欽佩得很,何不讓我給馬師弟幫忙,也好學上一學。”
“而且那太學門房,實在無趣得很。”
孔明想了想也點頭應允了下來,於是薑維開心的朝著諸葛果拱了拱手:
“果果師妹,那接下來還請包涵,不吝賜教。”
諸葛果淺淺搖頭,聲音清脆但異常清楚:
“我問過爹爹,伯約乃是建安七年生人,比我還小上一歲。”
“故而應該喚我師姐。”
薑維頓時呆愣,其他人大笑,尤其屬馬鈞笑得愈發暢快。
諸葛喬則是注意到了另一個問題:
“父親,那領兵軍略之術,當於何處學?”
孔明敲了敲腦袋恍然道:
“這倒是忘說了……等今歲戰畢,玄德公麾下幾位將軍將合作兵學,與太學互不統屬。”
“太學三舍之中,無論文事,等晉至內舍後,皆可轉入兵學深造,兵學亦會擢良家子入學,以學征戰之事。”
諸葛喬亦點頭認可,覺得如能這般也是最好,為將領兵者,如何能鬥大的字不識一個?
隻不過諸葛先生口中簡單的“今歲戰畢”四字也在提醒著眾人如今戰事未歇。
薑維忍不住道:
“戰事將起,我等心憂漢室存續,如何能安坐太學讀書?”
孔明眼神銳利,回答不疾不徐但不容辯駁:
“玄德公領我等平亂世,乃是為讓汝等治太和。”
“須記,讀書非獨為己,亦是為興複炎漢而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