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管不管(1 / 2)

【嶽飛第二次投軍的時候,朝堂上的北宋君臣一如既往的毫無逼數。

靠著“贖買”手段拿到幽州等地區的宋徽宗等人瞬間忘記了兩次伐遼取燕的慘痛失敗,顧盼自雄仿佛自己真的是聖君在世。

統領軍事的童貫受命到太原府巡防,盤算著收回雲中,甚至想要迎接遼國的天祚帝作為談判籌碼,絲毫不在意河北百姓被敲骨吸髓早已怨聲載道。

同年,北宋末年著名外交家、海上之盟參與者與締造者、傳奇抗金義軍將領馬擴向宋廷發出警告,指出金國很可能在準備南下入侵宋朝。

不出意外這份建議沒有得到任何人重視,甚至一直到1125年六月,北宋的河東河北兩路回傳消息稱金軍已經在雲中、靈丘、飛狐等地大規模集結,宋廷君臣也依然還在做著上國美夢,直至十一月才想起來遣派馬擴為使者入金,刺探敵國是否有南侵之意。

實際上這時候說什麼都晚了,金國名將完顏宗翰把馬擴送走之後就正式起東西兩路大軍滅宋。

對此欽宗不置可否,隻是讓李綱先以防務為重為由將其支開,等李綱離開之後便立馬迫不及待答應了這些條件。

但私下裡,欽宗又將優柔寡斷軟弱無能詮釋了個淋漓儘致,在宰輔們的勸告下又兩次想要逃離汴梁,迫得李綱這個留守一邊要操心防務一邊還要對皇帝圍追堵截。

李綱泣血叩首堅決反對,並稱隻需派一能言善辯之士與金軍虛與委蛇,隻要拖上三五日勤王軍就能到來,必能以戰破賊。

“舉賢不以才能,謫遷不因政績,阿諛之徒橫行,奉承之輩滿堂,奸佞叢生即使有鐵脊之輩,亦難舒誌救國危難。”

但是想想昨日微服入汴梁所見的慶賀節日的盛景,以及那為他仗義助拳心念河北的百姓。

不管太原,卻管太學;不管防秋,卻管春秋;不管砲石,卻管安石;不管肅王,卻管舒王;

不管燕山,卻管聶山;不管東京,卻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卻管舉人免解;不管河東,卻管陳東;不管二太子,卻管立太子。】

歌謠聲在殿內回蕩,其中的鄙薄荒誕之意無所遁形,且兼或因後世相距千年的關係,念出來時還帶了些許慨然之意。

最終他聽到這位君王兼老友努力壓抑著的聲音:

“務實而不就虛之人,為官何其難也!“

而同時,剛剛度過危難的北宋朝廷也絲毫不管國難當頭,士大夫們遵循傳統又展現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特色:

有人上表清算徽宗一朝蔡京等重臣的責任,斥為六賊;有人大書特書說王安石的新法新學是國家危難的禍根;還有人說天使名字不吉利當改;還有人痛陳要嚴懲阻止欽宗逃離汴梁的太學子弟。

隨即這位光速起複的宰輔毫不避諱建言道:

“故而陛下當令人嚴加看管,勿使燭影斧聲之事上演也。“

金軍渡過黃河的消息傳來後,當朝宰輔毫不令人意外地建議棄京都退守襄陽,若非太常少卿李綱是個鐵脊梁啐了欽宗一臉吐沫星子阻止了南逃,金軍恐怕就要不戰而下汴梁城。

這話讓趙匡胤沉默,但最終也還是點了點頭。

夜襲失敗後的欽宗再次光速認慫,如約派出天使去河北三鎮宣布割讓事宜,已經拿到不少金銀的金軍見狀也選擇了暫時退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