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得伸聽著,手裡不停地比劃著,好像在撥弄算盤子。他嘴裡自言自語著:“清同治年間,西北地區發生過‘陝甘民變’,左宗棠平定變亂,同治時期的東西極有可能流落到西北要塞,這不奇怪。就算這方小算盤不是同治年間的古物,小算盤所用珍貴材質也夠值錢的了。”
裴太峰點著頭,不經意間問道:“屈館長,同樣是古董,是字畫值錢,還是古物值錢?”
屈得伸喝掉杯中酒,說道:“這要根據古董的年限和名氣作比較,也依收藏者愛好來估價。同一個年代的東西,買家喜歡字畫,那名人字畫就價高;買家鐘愛器物,器物就貴重了。這要對照具體古董說話,不好抽象空談。
“哎秀蘭,你那柄用銅錢穿起製作的劍還在嗎?那柄銅錢劍保存若乾年,必定是件珍貴文物。”
屈得伸所說的銅錢劍是杜秀蘭用收購到的古銅錢製作的。
這幾年間,杜秀蘭在五行軒和手聯社破爛收購點收集到上千枚銅錢,有青銅的,有黃銅的,以孔方型製為多,間或有些鉤型、刀型銅幣。
今年初夏時節,一位從湖南過來的錢幣收藏者造訪五行軒,他看到杜秀蘭將收集到的銅錢裝在幾個木盒子裡,就建議杜秀蘭將這些銅錢用特製細繩穿做成造型收藏。並當場從挎包裡取出一圈夾帶鋼絲的細繩,將一個盒子裡的銅錢串起來。
杜秀蘭剛開始未在意,及至湖南人將許多銅錢串結完畢,才發現這位錢幣收藏者為她製作了一把銅錢劍。劍長75厘米,劍身寬5厘米,劍身中間厚,兩邊薄,平均厚度15厘米。其中劍柄部分長20厘米,劍柄突出的護手長13厘米。整個劍體使用銅錢188枚,拿在手上活像是一把商代的青銅劍。
杜秀蘭不禁暗暗叫絕。
杜秀蘭將這把銅錢劍掛在自己書房的牆上。
屈得伸每次來五行軒,都要將這把銅錢劍取下來把玩一陣,喜愛至極。用屈得伸的話說,銅錢是古董,用古董串製成的銅錢劍肯定是古董,這把劍價值連城啊!
此刻,杜秀蘭見屈得伸問起這把劍,就說道:“這把銅錢劍掛在五行軒,好看是好看,卻不中用。我現在急需一二幅名人字畫辦事,不知屈老師有無收藏?”
屈得伸悶一口酒,說道:“你辦事所用字畫,必得名家真品。我收藏的老貨,有年代久遠的,也有明清和近代的,不好辨真偽。但有一幅字,絕對是真品。這就是清代翁同萬撰寫的《鬆禪遺墨》。
“翁同萬是鹹豐六年狀元及第,曆仕鹹豐、同治、光緒三朝,充當過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師傅。他擅長詩文書畫,尤其在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被推為‘乾、嘉以後第一人’。
翁同萬廣覽碑帖,刻意摩挲各家風格,臨摹蔡邕、顏真卿字體,研學宋代蘇、黃、米、蔡四大家書法。
翁同萬楷書淳厚中蘊瀟灑之氣,蒼勁中顯豐澤,草書行雲流水,頗具懷素神韻。翁同萬的字雄渾寬博,器宇軒昂,雍容博大,厚重遒勁,具有陽剛之美。
人們都知道翁同萬的政治地位,其實他的書法成就遠勝同時代的大家,書畫界的人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