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師旅帥的造化(1 / 2)

頑賊 奪鹿侯 9521 字 5個月前

敲定了野戰旅編製,隨後幾日,劉承宗依次會見了即將提拔的將領。

四營千總以下的人事調動,也通過兵衙和虎賁營的選拔,一一頒布。

新的任命對唐通和左光先來說很正常,倆人原本的官職都是千總,前者在高應登大營之下舊曆戰陣,從甘肅一路打進關中,以重銃裝散子打出齊射彈幕而聞名,功勳卓著。

而左光先則在虎賁營擔任千總,調到小營當遊擊將軍,至多是給了實授官職,不算升官。

倆人對劉承宗組建新野戰旅,遊兵營和援兵營的戰場職責非常熟練,同時也都對統率一部蒙兵、番兵的想法格外認同。

都是軍官,他倆能明白劉承宗的用意,蒙古兵、瓦剌兵、康寧兵編入正軍,意味著劉承宗在軍隊的升遷之路,為三部平民打開了一扇門。

這跟貴族們基本沒關係,元帥府對有用的歸附貴族一向籠絡,而對貴族治下的平民子弟,實在談不上友好。

因為要編軍隊,就要人管理,而用人管理,根本繞不過貴族。

即使劉獅子並不推崇貴族帶兵那套,也沒彆的辦法。

一個台吉率部歸附,不用這個台吉帶這些部眾行不行?

當然行,台吉在家歇著領俸祿,他手下的宰桑、達爾漢、侍衛、旗手出來帶兵。

但這還是一樣,過去是部落的官吏,現在是元帥府的百總,上等人總是上等人,沒有彆的辦法。

當然不論漠南蒙古還是瓦剌蒙古,亦或是吐蕃民戶,加入元帥府的軍隊,本身就減輕了對貴族的人身依附,提升了階級。

可是他們並沒有再進一步的機會。

原因很簡單,儘管元帥府的貴族封號很多,不僅有爵位還有校尉、都尉一級的官銜授予貴族。

蒙番營是有數的,每個營裡的實授官職一個蘿卜一個坑,本來能提供的官職就很少,還被各種擁有管理經驗的貴族屬官占據。

而作為單純的輕騎營或步兵營,在戰場上難以對明軍取勝,不能獨立承擔戰鬥任務,自然就難以立下戰功,得到升遷機會。

越不能承擔戰鬥任務,劉承宗越難給予資源傾斜,戰鬥力停滯,變成低成本軍隊的惡性循環。

而將之以五六百人編製的把總司,混編旅內,就很好地改變了這種情況,十一個旅,三四千個低級軍官的位置,下層百姓有更多從征的立功機會。

更何況,做軍官不能不懂言語,能調動整個族群對元帥府的認同,同時也會大大加快同化速度。

這三四千個低級軍官身後是康寧府、海西蒙古、天山衛拉特足足二百五十萬之巨的人口,至少增加二十萬兵源儲備,能極大地提升元帥府的戰爭潛力。

其實說實話,戰爭潛力這東西,一直是劉承宗統治地域的短板。

蒙古西番的人口不能妥善利用,而陝西經曆大旱災和大起義之後人丁稀少,鳳翔和西安二府人口雖多,卻又是糧食的重要產地。

單西安一府,就能每年提供超過九十萬石的夏稅秋糧與屯田籽粒,劉獅子恨不得讓所有人都去種地。

不過除了左光先和唐通,李鴻嗣對這份任命,都不能說是是受寵若驚了。

完全是難以置信。

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擱在書院當教官的吉祥物,根本就沒想過,會被劉承宗啟用帶兵。

這不光因為他是降將,主要原因是他投降時手上沒兵,完全是個光杆將軍。

就連楊麒那樣投降之後分外積極的總兵官,都隻是沒有支援被扔到漠南搶地盤自治去了,李鴻嗣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會有那樣的機會。

萬萬沒想到,劉承宗不僅授予了他副總兵,甚至還是這個元帥標旅的副總兵。

因此他是乾勁十足,當日就找兵衙的趙可變討要軍官,定下招兵標準。

趙可變忙得腳不沾地,這邊功還沒錄完,就又來新活兒,差點被氣死。

好在劉獅子也沒為難兵衙,組建一個旅所需要的軍官數目,已經不是趙可變能決定的事了。

劉承宗當即集結整個虎賁營,宣布營內千總以下各級軍官、士兵,統統官升一級。

隨後將他們三人編組,劃至高應登麾下,協助其進行野戰旅的編成工作。

高應登的第一野戰旅用不了這麼多人,整個旅共需軍官一千三百餘人,單是李鴻嗣的奇兵營就需要三百九十九人。

而虎賁營,剛好能擴編三個旅。

隨著劉承宗的宣布,整個虎賁營一時間歡天喜地,那些平日裡不苟言笑的帥府軍官都好像如獲新生。

虎賁營本來就是劉承宗的軍官團,不論士兵還是軍官,進入虎賁營對每個人來說都象征著非凡的榮譽。

但這是元帥府尚未進入虎賁營的士兵,對虎賁營的感覺。

而對身處其中的人來說,這個營如同被詛咒的煉獄。

太熬人了。

這麼說吧,營內最早一批虎賁兵和軍官,早在崇禎六年五月的青海大戰結束,就進來了。

在此期間,除了正常的軍隊軍官損失補充,其中絕大多數軍官、士兵,都已經進行了為期兩年零五個月的學習。

實際上在虎賁營設立之初,劉承宗定下的規矩是由兩個半年、一個一年組成的三個學期,一共兩年。

而且還不是讓人一次學完的。

第一個半年,主要是讓農民軍、募兵、營兵出身的立功士兵,進行號令隊列、軍法條例、開蒙識字和器械兵器的培訓,將之培養為合格的什長。

原則上立功的士兵完成這一步學習,就可以升官歸隊,當什長去了。

但元帥軍沒有那麼多空餘的軍官位置,所以他們當中除了少數幸運兒,大部分人都隻能被迫進行第二期訓練。

第二個半年,則是為了讓立功的什長、管隊,進一步精進武藝弓馬、號令陣型、兵甲管理、士兵賞罰和人員管理的技術,同時還有教練士兵的能力,目的是培養他們出去升官當百總。

結果自然顯而易見,元帥府也沒那麼多百總的位置。

他們又被迫進行了第三期培訓。

嚴格來說,這一年才是真正的武將培訓,並不涉及兵器、武藝、弓馬、槍炮的學習,全是兵陣優劣、戰術戰法、天時地利、兵法韜略,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實地觀戰和討論。

目的就是培養把總、千總,或者說就是武將。

因為千總其實就是正常人、在正常環境、根據正常際遇,依靠絕佳的武藝學識、兵法韜略等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武職天花板。

畢竟到這個時候,對下,間接管理的下屬要做好實際工作;對上,作為營級編製的一部分要完成上級部署;在中間,還要考驗隨時隨地遭遇突發事件時的決策能力。

每一個能完全勝任這一職位的人,都擁有成為將軍的能力和潛質。

隻不過營參將與更高的官職,至少在劉承宗的角度上,人選任命的考慮非常複雜,軍事才能隻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虎賁營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劉承宗手上,極為強大的軍事人才儲備。

隻不過這個人才儲備池必須儘快排空,否則軍官們的不滿情緒會日益嚴重。

這次整編野戰旅,剛好給了劉獅子一個排空儲備池的機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