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大明河南總兵(2 / 2)

頑賊 奪鹿侯 9029 字 6個月前

奏疏寫了好幾封,依次闡明楊麒在邊外的作為、給多爾袞帶來的威脅,這才讓崇禎消了氣。

最難受的就是楊嗣昌了,他其實很清楚許多官員彈劾他的原因,不是私人恩怨,而是——楊麒應對後金軍辦法,是切實有效的。

可是這個有效的辦法,違背了大明的政治正確。

沒有誰是傻子。

楊麒堅壁清野、一味避戰、拒絕決戰,靠拖延時間,來對抗後金缺少補給的後勤問題。

有用嗎?當然有用。

但這個招兒,大明不敢、不願也不能用。

這是從上到下,都接受不了的戰術。

沒有人希望今年東虜破邊,楊麒的例子變成榜樣,明年東虜進山西,山西的明軍在地方堅壁清野燒成白地,讓後金搶無可搶,自己退走。

這就他媽不現實。

第一,官員、士紳、將領,總之大明所有統治者的家產都在城外,你說堅壁清野就堅壁清野?

第二,明軍如今的軍費狀況、軍紀情況,那幫丘八武夫得了命令,是先堅壁清野再燒成白地,還是先燒成白地再堅壁清野,說得準嗎?

第三,打山西堅壁清野,可以,但萬一後金是從薊鎮邊牆破關進來呢,在北直隸甚至北京城外堅壁清野?

那清的都是誰,清得動嗎?

就算往好的方向看,一切都沒有問題,每年堅壁清野一次,在大的方向能熬死後金,但對大明自己來說,生產停滯,地方軍民官紳的損失比後金入寇搶劫一次還大。

這種守城方式就不行。

養兵養將乾嘛的?必須決戰!

這才是楊嗣昌要被彈劾的真正原因。

偏偏他沒脾氣,即使氣得牙根癢癢,這些政治正確之下的東西,他也沒法跟崇禎說。

畢竟誰知道崇禎可丟不起這人,從崇禎元年到現在,明軍與後金軍在局部戰場上打贏、打平的戰鬥數不勝數,除非主將死了,被皇上誇過誰打得好的,屈指可數。

永遠不滿足,打輸了,是丟人;打贏了,是以大欺小該贏的。

可實際上大明再大,幅員遼闊,太遠了有勁兒使不上,在遼東那個局部戰場,能打平手,就是以弱勝強了。

在楊嗣昌的角度上,他反倒因為這場戰役,對邊外的楊麒刮目相看,印象上有了很大改觀。

儘管多爾袞帶兵到漠南溜達一圈,軍事上把楊麒堵在城裡很威風、進掠宣大也沒遭受太大損失,但在政治層麵,則是完完全全的大失敗。

一切都因為楊麒這個橫插一腳的玩意兒,把多爾袞西征的性質變了。

多爾袞西征,本來有一個主要目的和一個次要目的。

次要目的是順路到漠南找飯吃。

主要目的則是在吃飯的過程中,向漠南蒙古諸部展示後金存在,把歸附元帥府的蒙古諸部拉回來,意在同元帥府爭奪漠南的統治權。

結果因為楊麒……其實不怪人家楊麒,元帥府的楊麒就是個背鍋的。

主要還是漠南真正的主人——蒙古人的意誌。

鄂爾多斯部的薩囊台吉為保留漠南蒙古一定的獨立性,向其領主濟農額璘臣獻上諫言。

建議其扛起大旗,趁著頂頭上司楊麒是漢人,暫時還不懂蒙古這套,先憑借世代統治草原的舊貴族血統優越性,帶元帥府新貴族搞團建。

整個事件就這麼簡單。

團建很成功,通過洗劫哈剌慎部,舊貴族展現出高明的戰略部署,新貴族表現出老練戰術技能,大家融為一體,增加了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但這導致多爾袞的西征目標,在他抵達漠南草原之前,就已經失敗了。

哈剌慎都沒了,後金登記在冊的蒙古兵丁九千多人銳減到一千餘,漠南蒙古諸部參與劫掠哈剌慎,全成了後金的敵人,統統逃進毛烏素海深處的大明邊牆附近。

多爾袞就算搶回財貨人口牲畜,也不過是挽回部分損失,目標該失敗的還是失敗。

所以像圍攻歸化城,堵著楊麒圈兒踢,進掠宣大,都隻是目標失敗後的無能狂怒而已。

包括楊嗣昌在內的很多人都明白這種情況,唯獨崇禎不能明白。

漠南之戰結束很久,沿途邊防塘報都報給兵部,從宣雲開始,薊鎮、遼東,沿途邊牆的墩軍都在報告,逃卒、牧民爭相自後金反叛,已經成百上千逃入漢地,請求歸附編軍。

這種情況,曆年都有。

畢竟這年景哪兒都不好過,大明是邊軍挨餓,而邊外早已是不玩命搶劫就餓死的地步了。

可是沒有像今年這麼多的,而且邊防官員彙總了各個墩堡的情況,報至

兵部,很容易就分析到一條情報:從後金反叛歸附的,都是蒙古兵和蒙古牧民。

等到各邊把審問逃卒、牧民的塘報送到兵部,情況便更加明了——大明的國本搖了幾十年,終於也輪到後金的國本搖一搖了。

直到這個時候,崇禎才意識到,多爾袞此次西征,是完完全全的大失敗。

後金八旗的蒙古左右二營,沒人了。

這倆營都是還沒來得及編入滿洲八旗的蒙古兵丁,突然沒了男丁,以至於人心動蕩,與其被編入各旗充當旗奴,倒不如逃入邊牆之內討口飯吃。

但其實逃入邊牆,還隻是依附後金的部分蒙古牧民的做法。

這場發生在崇禎八年夏季的漠南戰役,最大的影響力,是讓生活在漠南東部的小部落,意識到後金並不能在漠南草原取得足夠優勢。

那麼當下一次衝突開始,他們將成為首當其衝的墊腳石——哈剌慎那麼強大,都被殺掠一空,何況他們呢?

因此更多貴族尚在的小部落,乾脆趕著牲畜向西北投奔車臣汗碩壘去了。

而在朝中,也因張一川攻陷永寧、圍困洛陽,商議解開圍城的辦法。

就在這個時候,進士出身的巡按河南監軍張任學向朝廷上了一份奏疏。

他說事不辭難,是臣的職分,賊勢如此,我們這些人難道就雍容坐鎮嗎?

他向皇上提議,請求朝廷更改自己的職務,願擔任武將,親自指揮軍隊與叛軍對壘。

崇禎太喜歡這種氣概了!

當即把事情拿給兵部、吏部、都察院去議,結果大臣們都覺得這事兒離譜,建議皇上給張任學加一個兼管軍務的差遣便是,沒必要該任武職。

這崇禎能同意?

事情要辦,就要辦得徹底,辦得好!

當即力排眾議,轉任張任學為河南總兵官,命其儘快編軍召將,率領軍隊,解救河南府城洛陽之圍。

免費閱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