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木匠(1 / 2)

頑賊 奪鹿侯 4703 字 9個月前

最近遇到的人真是,怎麼說呢?真是一個比一個悲觀。

劉承宗這樣想著,帶著小鑽風走在村郊的小路上。

老爹派小十六把他和兄長喊過去是為跟楊鼎瑞見禮,也有些想讓他倆作陪吃飯的意思,不過話聊到朝廷大事,就把話題岔開,將他倆攆出去了。

打發劉承祖去練兵、讓劉承宗把弓弦給村東郊的木匠大爺送去,再去北山口的鐵匠那看看還有什麼需要。

劉承宗就聽見楊鼎瑞說朝廷在陝西不成了,卻沒來得及聽他細說到底為啥不成了。

隻知道這位天啟年的進士、朝廷一府貳佐官居然辭官棄職,讓他心裡癢得不行,迫切想知道更多來自府城的消息。

小鑽風背上掛著小布包,裝了一堆弓弦弩弦,全是他這段日子閒暇做的。

弓弦和弩弦的製作材料、製作方法都不一樣,弩弦用麻線、弓弦用棉線,先用棉線做骨、再加以橫纏,足夠結實,就能做成一根合適的弦。

這不是最好的弦,比不上柘木蠶絲作骨,卻也比口外的獸筋纖維弦更合適耐用。

他帶數十根弦,卻沒有數十張弓弩,弦和箭杆一樣都是消耗品,一張弓弩至少要配弦三根以供備用,才能在使用時不出差錯,力求不傷射手不傷弓。

跟弦和箭杆相反的,箭頭不算消耗品。

至少在邊軍序列裡,所有箭頭都是鍛造而成,做工精良,基本上用不壞。

好幾年前,他買過十二隻鍛打箭頭。

從軍一年,參與口外燒荒曆經小規模遭遇戰兩場、打獵二十多次、每天打靶,打壞的箭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留在手上箭頭反倒越來越多。

如今箭頭他有四十二隻,除了去年射到河裡撿不回來的兩隻,射箭近十年,劉承宗估計當初買的箭頭有能陪他入土的榮幸。

木匠家離村子不遠,避開田地守著山林,倒不是在這方便進山拾木頭,這年月的木料都靠買,有的是專門進木料的商號,隻是他們家沒趕上族裡分房分地,好地方都沒了,隻能在村外住下。

老匠人是承宗的叔輩,名向良,由於匠戶出身,早年跟隨其父受征召遠赴雲南,而後隨軍隊兜轉十餘年才帶著兒女三人與遼東媳婦回到家鄉。

回來他們家倆兒子連正經名字都沒有,就叫劉三和劉五。

劉承宗來時,細犬小鑽風比他跑得快,抻著四條長腿就自來熟的進了院子,跟木匠家拴著護院犬對罵起來。

主人才在後來姍姍來遲,喝退了小鑽風,抱拳笑道:“良叔,我來送弓弦,看看有啥要幫忙的。”

院子裡熱鬨極了,柵欄邊堆放了大量竹料木料,這都是劉承祖前些時候去北方紙坊要來的東西。

滿地竹屑木屑裡,劉向良一家五口齊上陣,忙活得熱火朝天,幾具弓胚正在他們手中刨子下慢慢成型,不遠處牆上掛著兩副已經上好油的弩與八張弓。

弓弩這東西無非就是一個用具,往好了做,陰乾一年的木料、隔一段浸油、弓臂貼筋角等一係列工序下來,兩年出一批好弓。

但要求速求快,也不是不行,質量上肯定要差點。

求啥得啥。

“獅子來了。”

劉三劉五打個招呼就繼續乾活,老木匠停下手裡活擦了把汗,上前道:“沒啥要幫忙的,讓咱做的東西都容易。”

自從劉向禹和劉承祖把所有青壯編成三隊,他們在兵器上缺口極大,根本無法進行正常操練,每日除了早上繞山跑步、挖掘溝渠之外幾無他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