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山神公主(2 / 2)

頑賊 奪鹿侯 3307 字 10個月前

劉承宗聽說這種情況,不禁在心裡算了筆賬,從日月山鐵廠到俱爾灣僅有三十餘裡,但是從那采礦運到北山鐵廠,再運回來,往返卻要三百裡路。

且不說北山鐵廠本身的產能就接近飽和,即使不飽和,單單雇工腳錢就會給百斤熟鐵增加五錢銀的成本。

“這不是胡鬨嗎?買上百斤熟鐵才二兩銀子,光雇工的工食就多出五錢,再算上采鐵、煉鐵的花費損耗,自產千斤花費頂買兩千斤。”

元帥府的前廳裡,劉承宗坐在上首拍手問道:“怎麼回事?”

在產地造條鐵可不是劉承宗的聰明才智,任何人都知道這個道理,朝廷所有鐵廠都直接建在鐵山旁邊,怎麼到了他們元帥府,就沒了這份智慧呢?

“修不起,也沒人。”

劉九思搖頭道:“番民不應雇礦工,修一座煉鐵高爐和化鐵爐要配套的工匠作坊,跟太爺談過此事,成本高出產少,不如等你回來儘收河湟,把耗費填入北山鐵廠擴建。”

劉承宗搖頭道:“俱爾灣比其他地方都合適,我們要用的不單單是西寧的鐵,這裡還方便環湖地帶的鐵、銅,我們在北邊有銅山,海北祁連山的銅山鐵山更多,就在這個地方合適……需要多少錢財人力,你有沒有預算?”

其實說白了,劉承宗中意這裡,並非僅僅關係到煉鐵采礦,更深層原因是不願放棄外擴的機會。

這裡有元帥府最大的兵工廠,則會在這周邊駐軍、形成大集鎮,進一步完全掌控青海湖,有了西擴的可能。

如果這裡沒有,他們來了又走,此消彼長的興修水利開墾田地也都會隨時間慢慢放棄。

在漢番蒙雜居的地方,軍隊,是鼓勵百姓定居開墾的必要條件;而整個河湟穀地相對充足的水源灌溉條件,也能在天降大旱的極端環境為他們留下一絲求生機會。

隻是一絲。

即使在這裡,想到陝北的龜裂土地,劉承宗依然提心吊膽。

劉九思聽見劉承宗的支持,長出口氣

<ter>-->>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te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