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將當即起身應命,一同起身的還有左旅參將張天琳、楊承祖;右旅參將高應登、魏遷兒。
待六人坐下,劉承宗繼續下令道:“屯田左旅帥謝二虎率二營看護南山堡糧道、屯田右旅帥巴桑,看護歸德城糧道。”
二將隨之起身,同樣有其麾下瓦斯、小岱青;阿六、布赤起身應命。
這個小岱青是墨爾根岱青,最早占領海北的蒙古頭子,隨劉承宗南征出力不少。
從囊謙北歸時因其早年為綽克兔的青海先遣頭目,被謝二虎奪去部眾,沒能參與後續作戰,直至此次戰功封賞,才被重新啟用。
給他們分配完任務,劉承宗才看向最後兩個帶兵的參將,黃勝宵和馮瓤,道:“兩個材官營隨中軍幕府移駐日月山倒淌河。”
材官營就是過去的練兵營。
隻不過曾經楊耀和王文秀麾下最精銳的練兵營,軍士被分配到新編兩旅四營裡,如今的材官營隻是重新整編後的普通部隊。
材官本身在秦漢時期的地方預備兵員製度,同時也是步兵的稱謂,而在劉承宗的元帥府,材官是士兵三階兵勳中的最低一級。
在劉承宗構想中,未來的元帥府的軍隊應該由中軍虎賁營、老兵野戰營、海外屯田營、新兵材官營、河湟五鎮營這五級軍隊組成。
以精銳老兵為根基,退役後投入河湟五鎮訓練民壯;考核優異的民壯被招募,作為三等材官進入新兵材官營服役。
待其考核達到正規軍標準,給予二等材官,調往海外屯田營擔任什下四長;通過考核提升為一等材官,調入野戰營作為士兵聽用。
再經過考核遴選,提拔為三等虎賁,調入劉承宗身邊的虎賁營,進行文化兵法的學習。
待其完成虎賁階段的學習,給予驍騎兵勳,任野戰營什長、屯田營管隊、五鎮百總,整個士兵階段的長度為五年,才能擔任野戰營的副管隊,步入軍官行列。
一旦這套體係搭建完成,正常運行起來,劉承宗的軍隊就不再是如今的一次性軍隊,不會經曆任何一場大敗都元氣大傷。
隻不過目前,這套體係更像是劉承宗的終極幻想,他養不起更多軍隊,而且因北方甘肅邊軍作為下一個攻略方向,很有可能將來也沒辦法培養自己的軍隊。
劉承宗微微搖頭,把這個困惑放到一旁,對師成我問道:“各營兵甲神器的缺失,師大匠那邊是什麼情況?”
師成我滿麵忐忑的坐在後麵,似乎在軍議中走神了。
聽到劉承宗叫他,才連忙起身,稍稍思忖,道:“回大帥,十一營兵甲齊備,但七營神器有四位重炮、十二位輕炮未鑄;九百杆抬槍、八百杆重銃未造,泥模足夠,火炮可在一月內配齊運抵營內……但抬槍大銃,要拖到立秋才能造好。”
劉承宗看他忐忑的樣子,差點笑出聲。
新編的屯田營不裝備重炮,火槍火炮也都是繳獲的明軍舊製兵器,這方麵元帥府軍備非常豐富。
但虎賁、材官、野戰七營都是精銳部隊,設計上都按照過去的練兵營來,除了冷兵器與鎧甲,其他火器裝備用的都是自造兵器。
各營紙麵上應有千斤重炮四門、三百斤輕炮八門、抬槍三百杆、重銃六百杆、鳥銃六百杆。
元帥府猛然間擴軍編軍,自造兵器自然會出現大量缺口,開戰的間隔又太過短暫,短時間內很難將各營裝備造好。
甚至所有抬槍、重銃能在立秋造好,產能已經超過他的設想,他以為會拖到過年呢。
因此劉承宗也並未苛責,隻是問道:“兵工廠有什麼難處?”
師成我搖頭苦笑:“回大帥,沒有難處,我們有多處山廠,材料都足,工匠也已經夠用,隻是開戰間隔太短……但這不算兵工廠的難處。”
劉承宗先笑了起來,眾將也不憋著,一時間哄堂大笑。
元帥府諸將都沒把火器不足當回事,因為每個人都很清楚,抬槍要九十個工、重銃也要四十五個,十餘萬的工時在那擺著,短時間造不出來就是造不出來。
把師成我殺了也造不出來。
“眼下的兵器倒也夠用,我聽說衛拉特火槍多,但炮不多。”劉承宗笑罷了,便對眾人道:“各營自倉庫裡挑挑鳥銃,儘量把火器補到總兵力半數,但不要拿的太雜,小心鉛彈種類太多,我大直接給你們運鉛塊,叫你們在戰場上自己融彈丸。”
劉承宗笑笑,回頭望向父親,道:“大,參戰各部的戰馬足夠,但軍中驢騾僅有三萬餘,需從西寧府征調,務必湊齊七萬頭。”
坐在他身側的父親拿下噙著的煙鬥,在淡藍色的煙霧裡沉著點頭:“嗯,西寧有兩萬多,碾伯還有些蘭州驢,再從河湟買些,半月吧,半個月把驢子湊齊,不耽誤你打仗。”
賀虎臣與楊麒、王承恩目瞪口呆,看著帥府諸將各個習以為常的模樣,他仨麵麵相覷。
這父子倆說啥呢?
他們一向認為叛軍是窮鬼,就算被劉承宗占領青海,青海也不是啥賦予地方。
比之大明,青海元帥府依然是窮鬼。
直至此刻,看著元帥府動員不到四萬出戰兵力,卻要調集七萬頭驢騾,而且人人都習以為常,他們終於認識到元帥府和官軍巨大的差距。
過去在大明打仗,總兵官們作為一鎮大帥指揮作戰,戰爭意味著兵部下達命令、總兵根據手裡的東西,扣扣索索的琢磨如何把這個命令完成得差不多。
而在劉家父子倆簡單的對話中,他們發現元帥府的仗不是這樣打的。
這明顯是劉承宗擁有一支軍隊,占領青海,為調配各種戰爭物資才勉為其難的創造了元帥府小朝廷。
大明怎麼跟這個一切為了戰爭的怪胎比啊?
劉承宗沒有注意到三個老總兵的詫異,隻是再度起身,肅容道:“驢騾運抵,就萬事俱備,諸位兄長且領軍進駐城堡,待我等得勝師還,重賞犒軍,我願再為諸位封官拜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