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騎矛(1 / 2)

頑賊 奪鹿侯 8653 字 9個月前

肅州參將趙之瑞率軍趕到金佛寺堡那天,雪山上的水汽終於蒸騰成一場小雨灑向綠洲。

邊關寒風還未退去,流沙河兩岸已是處處煙雨杏花,固若金湯的金佛寺堡並沒有遭受狠攻的模樣,隻是流沙河采金沙的礦工沒了蹤影,使金佛寺不似往日熱鬨。

這裡沒有江南煙雨,就連種在邊關的杏兒,名子都叫李廣。

稀稀拉拉的小雨裡,兩千六百名急行八十裡的肅州邊軍站在沙漠綠洲中的杏林花海,身上寒冷衣甲令他們抖個不停,軍旗大纛也被雨水打濕,在陰天裡重重耷拉下來。

趙之瑞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參將是明軍高級將領的中堅力量,擁有完善的升遷體係。

一般來說知縣和守備,是正常人在文武仕途上能達到的理想官職,拚的是能耐;但再往高了走,有功績也未必上得去,拚的是運氣。

畢竟中華大地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一個沛縣就支撐起龐大的漢帝國,誰家辦個喪事兒擺上五桌,那趕馬的、宰豬的、吹喪的、看監獄的、當小販兒的該吃吃該喝喝,誰也想不到跟自己吹牛的傻小子會成為亂世軍神。

人最缺少的是得到鍛煉的機會。

趙之瑞是幸運的人,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他得到足夠多的鍛煉機會,在陝西做過守備,到山西的宣大防線任職遊擊將軍,屢立戰功,最終得到肅州參將這一高級武職。

作為一名合格的高級將領,他清楚眼下肅州麵臨的局麵有多棘手。

其實西邊的嘉峪關、東邊的金佛寺堡,求援消息是同時送到趙之瑞麵前的,他之所以選擇馳援金佛寺,就是為免除裡應外合的後顧之憂。

他期望速戰速決平定關內賊亂,再揮師西進援助嘉峪關,以免軍隊被堵在嘉峪關內,進退兩難。

金佛寺堡的守備出城打馬麵前,滾鞍落馬報告道:“將軍,三個時辰前敵軍以二百騎騙開紅寺堡,而後步騎五六千跨流沙河而來,卑職匆匆燃起烽火,敵軍圍堡勸降半個時辰,在周遭大掠一陣,正值下了小雨,便擄了采金沙的工人,引軍向北走了。”

流賊跟他流動作戰,這是趙之瑞最不願看見的情形:“他們兵力、武器、陣型、紀律如何?”

“有千餘精騎和數百勁卒,軍陣嚴整有序,武器裝備都是好東西,馬兵端著一水的擎電銃,步軍的衣甲也看著特嚇人,滿身血還都是窟窿眼兒,像是從死人身上扒的,紀律……卑職不好說。”

趙之瑞緩緩頷首,這基本上在他意料之中,早在前日,東邊軍情就通過塘報已為其所知,青海叛軍偽將張天琳擊潰白廣恩的事不是秘密。

白廣恩那支標營的裝備俱為上佳,任誰見了嘴角都饞的掉淚,誰知道在流賊跟前一個回合都沒走下來,就被人用火箭炸得屁滾尿流。

他問道:“紀律不好說,什麼意思?”

“他們軍紀好像隨心所欲,說他們軍紀好吧,沿途看見大戶人家就往裡鑽,不辨善惡,走的時候拿得乾乾淨淨,連個麵口袋都不給人剩下,端不走的水缸也要砸爛。”

守備說著,眼前浮現出張天琳走後大戶人家排著隊到堡裡借水缸的場景,隨後又搖頭道:“但說他們軍紀不好,這些兵行軍所過之處不入尋常百姓家,流沙河東岸有仨叛軍被扒光衣裳斬首示眾,身上都寫了罪責。”

“逃兵?”

守備搖頭道:“不是逃兵,有一個是管輜重的百總,買好墨十斤,該給五兩,隻給了一兩銀子,因強買處死;另外兩個是兵,一個殺了百姓耕牛、另一個搶了百姓一隻金耳環,都被斬首示眾。”

趙之瑞向後退了一步,皺眉半晌,義憤填膺:“他們買東西居然給錢,蠱惑人心!”

將心比心,趙之瑞的軍隊買東西也給錢,誰敢殺彆人耕牛也得處死,他們是本地駐軍嘛,但如果他們打進青海可就不一樣了,進了敵境誰還講究這些?

顯而易見,這次青海元帥府大舉來襲,目的不是搶掠,他們是要在這兒紮根。

單衝這個,他估摸著關外至少兩萬軍隊。

敵軍在關外兵力眾多,是壞事也是好事,若是一萬軍隊,弄不好肅州要打成持久戰,因為元帥府有給一萬軍隊長久提供輜重的能力。

但如果兵力超過兩萬,就不需要擔心戰事會持續一年半載了,以青海元帥府的體量,沒能力支撐兩萬軍隊千裡戰線的龐大補給,守住兩三個月,待其師老財竭自會罷兵。

相應的是兵力越多、時間越短,嘉峪關守軍的壓力越大。

他一麵吩咐塘騎向北擺開,一麵對金佛寺守備道:“那些屍首呢,還在流沙河東邊掛著?趕緊讓人取下來,這是能讓百姓瞧見的?”

看著守備派兵去流沙河東岸掩埋屍首的背影,趙之瑞在心底歎了口氣,賊人這樣的軍紀,還會靈活作戰,恐怕很難對付。

他暗罵道:“媽的這幫賊子,跑到老子的防區當王師來了。”

說罷,趙之瑞所率的肅州營邊軍轉而北上,通過塘騎和肅州防區五裡一墩、十裡一烽、三十裡一堡的防線,追蹤張天琳的身影。

其實事情並不像趙之瑞想的那麼複雜,張天琳部的軍紀確實很好,但他的道德水平和政治意識並沒有那麼高,處死士兵並非處於蠱惑人心的目的。

隻是單純因為那仨人違反了軍令。

他手下隻有一個營的兵力,身入敵境,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身邊還帶著王自用的人,那些人沒多少職業士兵,必須嚴格執行軍令,才能保證軍隊組織完好。

三個被處斬的軍官士兵,第一個完全是因為貪汙,他需要給甘肅寫告示,派人采購筆墨,給五兩貪四兩,氣得張天琳肝兒疼。

另外倆人,搶耳環那個,死因不是搶劫百姓,而是擅自搶劫;殺耕牛那個,死因也不是殺耕牛。

軍法不讓殺耕牛是一回事,那麼大一頭牛叫他偷偷殺了,他吃不完也不敢跟彆人說,就自個拿刀子從牛腿剌了五斤半牛肉,不跟袍澤分享,浪費糧食是另一回事了。

說句難聽話,軍隊在劉承宗手裡,各種物資供應得上,當個仁義之師沒問題;張天琳知道自己深陷敵境沒那麼大本事,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為了完成使命讓軍隊野蠻起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就算殘暴野蠻,也得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殘暴野蠻,不能是無序的軍紀敗壞,那就打不了仗了。

張天琳並不是在躲趙之瑞,他隻是看見北邊的兩道烽火在求援,便領兵自告奮勇當援軍去了。

都是邊軍,誰還看不懂個烽燧了。

北邊兩道烽火,顯然是五百以上、一千以下的軍隊正在攻堡,甭管是誰在北方邊牆攻打堡壘,都是張天琳的友軍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