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年度總結
因神聖光輝帝國與哈蘭德王國插手,德隆王國的內戰已經持續了一年半。現在雙方背後都有強大的支持者,短時間內根本分不出勝負,陷入了相持戰。
不過安東國王已經開始推動改革,後勁遠比叛軍足。
從雙方力量對比上來看,安東國王已經控製了一千四百萬人口,叛軍控製的人口隻有六百萬左右。兩邊財政收入差距很大,長時間消耗下去,叛軍大概率不是對手。
畢竟沒有了利益,李察不會賣血支持馬塞爾公爵等貴族。
現在時間已經進入了晨曦曆3284年。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不算紅月位麵,哈蘭德領王國的總人口早已經超過了三千萬。
首先是本土人口,經過兩年時間大力移民,人口已經有兩千一百萬。其中自由民一千八百五十萬,契約奴二百八十萬。
本土地區的耕地,黑河、中央、安妮斯、維拉四大行省基本上已經分配完。無法分配公田。農民的下一代想要維持較好的生活,除了移民邊境地區墾荒外,隻能想辦法進入城市中發展了。
不算格蘭特王國內部領地,哈蘭德王國去年共有一千六百萬三十萬財政收入,其中田稅收入八百四十六萬,大約占總財政的百分之五十二。國有企業上繳利潤與稅收占據了總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八。
三十一萬軍隊,每年光軍餉都要發放三百六十萬,後勤上的花費一年也需要七十萬。
比如李察放開的麵粉製造業,奧達耶、伊莫頓等資本家開辦的工廠已經從競爭中獲勝,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七成。雖然哈蘭德王國市場擴大了幾倍,但是國營工廠隻能上交十幾萬金幣利潤,僅僅相當於十年前水準。
擴編四萬軍隊,製造、購買武器裝備的需要的錢款,加起來接近三百萬,平攤到兩年,一年也要投入一百五十萬。
經過長達十年的試點,李察決定慢慢放開市場限製,繼續支持民營資本。
當然今年收益最高的還是軍售,若是換成金幣,軍售的利潤超過了三百五十萬金幣,但是哈蘭德領用這筆利潤換回了八十萬人口。
煤炭的產量已經提高到三百萬噸,去年為領地上交了三十萬金幣利潤。
隨著生產的恢複,光是田稅瑞克斯行省就上交了一百八十萬金幣。再加上商品過境稅,關稅,不動產稅,瑞克斯行省收上來四十萬稅金。兩年前投資的工廠開始賺取利潤,去年上交了二十萬金幣資金,整體上加起來,去年財政收入高達二百四十萬金幣。
至於紅糖貿易,民營資本家已經無法與哈蘭德領紅糖種植園競爭了。種植紅糖樹不僅需要大片的土地,還需要魔法種植園背後支撐,進入的門檻實際上非常高。今年紅糖產量已經高達四萬八千噸,為哈蘭德領帶來三十四萬金幣利潤。
就算前兩年沒有產出,但是紅糖樹可以種植在貧瘠的山地中,對農民來說,依舊非常合算。
哈蘭德王國本土,百分之八十八都是自由民,若不是因為德隆王國戰爭遷徙來一百七十萬人,本土幾乎沒有多少契約奴了。本土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與瑞克斯行省政策相同,實際上人民承擔的稅收比例已經非常輕了。
現在想要做農民分田,必須要去普裡蘭,東岸墾荒,墾荒異常艱辛,這種生活隻有契約奴才願意乾。
此外去年還有大約二百六十萬金幣的基建投入,去年的財政結餘共有三百萬金幣左右。
哈蘭德王國本土一千八百五十萬自由民,光是農稅收入,已經超過了六百二十萬。再加上關稅、營業所得稅、不動產稅,本土創造的稅收已經接近一千萬了。
哈蘭德家族中除了以上三塊領地,在格蘭特王國中也有一個公爵,一個伯爵領。
二百四十萬金幣財政收入,正常來說已經相當於三個公爵領。
因為國庫中已經積累了一筆金幣,李察與羅格商議後,決定將結餘的資金一部分投資銀行,擴大銀行的資本金,一部分投資到工業項目。
今年放開鋼鐵行業,明年會放開機械加工,煤炭、紡織、肥皂、化工、房產、玻璃都在李察的開放名單中。
再加上酒水、麵粉,紡織、肥皂、機械、房產、玻璃、香水等大小行業國企上交的利潤,哈蘭德王國本土財政收入高達一千三百萬金幣,超過了萊恩、格蘭特等王國兩倍水平。
哈蘭德王國派遣的官僚,隻能將觸角延伸到大一點的城堡中。
醫療、教育口去年投入了六十萬金幣,科研院所、魔法研究部門的投入更是超過了百萬。
瑞克斯行省人煙稠密,同樣不會接納契外來約奴分田,李察還要想辦法將多餘的人口遷徙到東岸、普裡蘭。
最近兩年,哈蘭德王國依舊在緩慢擴軍,總兵力已經高達三十一萬人。其中紅月位麵駐軍已經擴充到十萬,瑞克斯行省駐軍擴充到六萬,本土駐軍十五萬。
從兩年前開始,哈蘭德王國就將大量紙幣投入市場,彙率與黃金實物掛鉤,推行金本位製度。
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軍費占比已經降低了不少,去年僅有大約百分之三十七。放在五年、十年前,軍費最低也要占到財政收入的一半。
最近十來年,隨著蒸汽機大量使用,機械加工技術不斷進步,造紙、印刷技術突飛猛進,增加了山寨造價的難度。大規模推行紙幣已經有了基礎。
經過仔細測算,種植紅糖樹這種經濟作物,擁有比種植糧食高五倍的利潤。
當時李察就開始推行代金券製度,經過二十多年的鋪墊,李察小心翼翼的維持著紙幣的信譽。
儘管如此,威廉公爵領依舊入不敷出,去年哈蘭德王國瑞克斯行省支持了威廉公爵領十萬金幣,才沒有讓威廉裁軍。
以上六大行省基本上算是開發成功了,政府從原則上不再允許開墾荒田了。
從二十年前開始,鑄幣的速度已經追不上經濟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