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貧窮,謝小釵還念過幾年村學,謝良粟因為趕上災荒年,謝父在外服兵役,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一年學也沒上過。
謝良粟收回眼裡的渴望,落寞地往廚房走來,端了個最少的飯碗。
謝瑛拿過小碗,把大碗遞給他,轉身往屋裡走。
寒冬臘月,院子裡也沒種蔬菜,下飯菜都是缸子裡的醃野菜。
謝瑛認不出這是何種野菜,隻好在鍋裡加熱,免得涼的吃了鬨肚子。
粟米飯配醃菜,味道雖然說不上好,但足以果腹,這身體竟也吃得十分滿足。
再看謝良粟和謝小扇,兩個小家夥端著飯碗,吃得吧唧香,像是吃什麼山珍海味,吃完碗裡一粒米都不剩,連飯末子都舔了個乾淨。
謝小扇從床上爬起來,跳到了地上。
“阿姐,我吃飽了,我洗碗去了。”
謝瑛想給她找件衣裳,可櫃子裡沒有一件麻布了,因為沒有棉服,夏時穿的單薄麻布也被謝家父母穿上禦寒了。
這時棉花還沒大麵積種植,很多普通老百姓穿不起。
謝瑛又把妹妹抱到床上,“不用,你待在床上,阿姐去洗。”
走到灶房,發現謝良粟已經在洗碗了,叮囑她一旁歇息。
謝瑛坐在鍋灶前,烤著餘溫,掃了眼柴禾堆,又商量挖個土窯。
謝良粟疑惑地說:“土窯是做什麼?”
“能做的多了,先燒炭,度過這個冬天。”
穿成了古人,什麼物資都缺,要熬過這個冬天,取暖必不可少,而木炭比柴禾經燒。
土窯不僅可以燒炭,還可以燒磚。
在原主記憶中,縣城樓都還是土坯,估計隻有大城池,才用的是石頭堆砌的城牆。
土坯磚沒有經過磚窯煆燒,不夠牢固,堆的城牆,外敵很容易攻下,若改成粘土磚和水泥,普通攻城器械,損傷大大降低。
粘土磚材料簡單,粘土經過煆燒即可,而水泥除了粘土,還需要石灰石和鐵礦石。
鐵礦石需要費一番功夫才能找到,而如今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找到了還不能私自開采。
如今土地兼並嚴重,官家內憂外患,已經顧不上底層百姓,怕是到了改朝換代的末年。
思緒遠了,謝瑛被一陣冷風竄進脖子,又凍得打了個哆嗦,看了眼四處漏風的房梁。
這裡不是黃土高坡,樹木植被豐富,但到了冬天,空氣也很乾,大風一吹土牆牆皮脫落,空氣中都是塵土。
謝良粟麵露驚喜:“木炭烤著暖和,又經燒,要是我們自己燒出許多木炭,那寒冬臘月,阿姐和娘親再也不怕風寒了。”
下午,謝良粟也不忙劈柴了,先在謝瑛的指導下,開始選地方挖土窯。
這時兵荒馬亂,不敢走得太遠,謝瑛把土窯選址在自家院子後方。
謝瑛用炭塊在地上畫了圖紙,這炭塊是燒火時,沒有燃燒完全便儲存起來的,比較殘缺,取暖也燒不了多久。
謝良粟雖年紀尚小,乾活倒是一把好手,早練出來了,扛起鋤頭,一兩個時辰,就挖了一方小土窯坑出來。
姐弟倆忙到夜幕降臨,謝家父母下工回來,院子裡傳來父母的呼喊聲。
“小釵,良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