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詫過後,雲蘇看著這四麵大山,目之所及都是草木茂盛的荒山野嶺,腦子逐漸轉過了彎。
前世,國家蓬勃發展,經濟發達,老百姓們的日子好過了,精神麵貌自然不一樣。
但這個時期的人們和雲蘇長大的時代不一樣兒,其中艱辛從秦支書那黑瘦、滿是老繭的大手上足以窺見一二。
次日一早,天剛擦亮,在山洞湊合著歇息一晚的眾人被秦支書叫醒,踏著還滴著晨露的小草再次啟程前往插隊。
四合院北麵正房住著先雲蘇幾屆的女知青12人;東麵廂房住著男知青10人;西廂三間屋被相隔成六個屋,分彆住著六對已經結婚的知青;南麵的三間倒座房分彆是灶房、囤過冬柴火的柴房、被知青們休整過的茅房。
雲蘇在老知青們的招呼下來到正房,走近一看,三間屋子全被修整了占據一半屋子的寬大土炕,除土炕外,屋裡還有一張長桌和配套的長凳;靠牆有一排衣櫃;一側還有一排上下三層的木架子,上麵擺放著搪瓷盆和毛巾。
看三個屋的差不多,雲蘇和張麗最終在人少的左側屋定了下來。
這屋裡一共睡了三人,分彆是來自滬市的江曉秋;深市的沈蓉;黑市的魏紅亮。
“我問一下,你們倆是打算和我們仨混著一起吃,還是自己單獨開夥兒?”
聞言雲蘇和張麗麵麵相覷,想到大家同住一屋單獨開夥不利友好相處,且每天上工一定很累,回來還要做飯的話那可就太難了。
“曉秋姐、蓉姐、紅亮姐,我們一起吃吧。”雲蘇莞爾笑道。
左右,她空間裡還有幾百個饅頭包子可以充饑,五壇肉醬可以解饞,一起吃飯也行。
張麗見雲蘇答應了,忙連聲應道:“我也是,麻煩你們了。”
隊上的風氣十分和諧,並沒有雲蘇下鄉前王奶奶等人說的那般,外來的知青但凡被分配到點輕鬆的活計兒,隊上的隊員便就會不服氣,鬨騰起來,反而紛紛都說就該這樣兒,做事兒不能一個猛子硬乾,得要循序漸進,彆把這些個離開爹媽的孩子給折騰壞了,那多對不住人家爹媽。
因此,雖然是一天忙到晚,但對於力大無窮的雲蘇來說不算什麼大事兒,頂多就是運動了一番肚子餓得更快了。
然而其他四位新知青以往生活在城裡,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放學回到家也就是操持家務,正經農活那是沒做過的。這會兒長時間的勞動下來,各個都腰酸腿疼,第二天肌肉酸疼到起不來床。
旁晚下工,雲蘇開了鎖,從衣櫃拿了半斤用油紙包起來的水果糖和一包紅梅香煙出來,擱自己日常上山撿柴的背簍裡背著就出了門。
鄉下農村一般家裡有人的時候都不怎麼關門,是以雲蘇這才走近就看到秦支書正坐在院裡矮凳上編著簸箕。
經過這半個月來的相處,雲蘇已經能夠很自然的接受這個年代獨特的熱情了,趕緊端起碗啜了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