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次性”飯盒投產!(2 / 2)

畢竟這甘蔗渣也就隻有向陽紙廠此前出價最高,其他如飼料廠與釀酒廠等,他們對於甘蔗渣這種原材料,其實並不熱衷,所以出價也極低,幾乎可以說不要錢。

…………

十多天後,果然如他所料想的那般,他找向陽製糖廠的廠長談合作時,對方隻是稍稍想了想,就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他僅僅用那五千多塊錢債務便拿下了這一萬噸的甘蔗渣。

而在此期間,倉庫內存儲的那兩噸紙也被工人們製作成了餐巾紙。

按照賀衛國的設計,每百張一小包,都被裝進了一個個小紙盒子當中。

那些小紙盒,則是找縣包裝廠定做的,足足有一萬盒。

光是糊這些盒子,他就讓徐國民請了二十名臨時工,花了一百塊錢。

而一包餐巾紙盒的成本,則控製在了七分錢左右。

至於零售價,他打算定為一毛二。

也就是一盒大概賺五分錢。

說真的,這利潤著實不咋地,就算賣掉這一萬盒,也隻能賺五百塊錢。

不過這並不重要,他又不會靠賣這些餐巾紙來賺錢。

畢竟這些餐巾紙其實隻是一些“搭子”而已。

沒錯!就是“搭子”。

搭配那些一次性飯盒一起售賣出去。

具體點說就是每售出兩千個一次性飯盒,就搭配十盒餐巾紙。

至於為何要這麼做,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這其實是他的一種營銷手段。

後世打包用的一次性飯盒與餐巾紙以及一次性筷子、牙簽等,這都是一份打包餐食的標配。

而在當下,雖然這樣的服務幾乎不存在,但正因為不存在,才有市場,才有銷路。

他要給當前的餐飲行業定下一個標杆,隻有這樣,人們才會習慣用一次性飯盒打包,才會選擇使用餐巾紙。

而這些成本,對於飯館來說,其實並不沒有多少,但是他們所賺到的,卻絕不是這點錢。

為此,他甚至還打算先讓他名下的那二十五家分店一起試用看看。

如果效果不錯,那就繼續沿用這種營銷推廣模式,繼而大肆售賣一次性飯盒。

要是效果不佳,他還有備用營銷方案,此刻暫且不提。

說回當下,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