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如今這都已經快一九八三年十月中旬了,“倒春寒”的影響居然仍舊還在。
可見這場風波的影響有多大。
事實上,這場波及全國的經濟政策風波,比想象的還要波及的更廣,時間更長,從八二年一直持續到了八三年年底。
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榅洲的“八大王”,歸他們便是因為這“倒春寒”而進去的。
而張進步雖然沒有進去,但他的三個社辦廠子卻也受到了極大波及。
至於為何這麼說,那是因為不少社辦廠子屬於掛靠性質。
如果說這年頭,直屬於國家各部委的大國企是親兒子,那麼省內地方國企就是抱養的養子,而像社辦廠子這樣的掛靠廠子,那就是外人,彆說各種優惠政策了,就是買各種原料批條子,也是排在了前兩者之後。
而在當下這個計劃經濟盛行的時代,什麼都得計劃,原材料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可想而知,不少社辦廠子的日子有多麼不好過。
而更讓張進步三個廠子雪上加霜的是,這兩年,街道居委會那邊不斷往廠子裡塞人,加上各種利益關係的牽扯,導致三個原本隻是小型的社辦廠子,硬生生被折騰成了臃腫的“大廠”。
如此這也就罷了!
可問題是,街道居委會這邊卻隻管塞人,其他啥忙都幫不上。
雖然此時的張進步還未喪失三大廠的管理權,但卻也讓他心力交瘁,再也撐不下去了。
可讓他就此離開,他卻又十分不甘心。
畢竟這三個廠子是他一點點弄起來的,是他的心血所在,他不甘心就這樣灰溜溜離開。
於是,他找到了街道居委會的相關領導,希望能夠對三個社辦廠子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這想法一經提出來,就遭到了不少人的拒絕與反對。
他們給出理由是,最近兩年,返鄉的知青太多,工作不好安排,正所謂一個蘿卜一個坑,如果沒有這麼多社辦廠子,他們就沒法安排這麼多人,社會就會混亂,他們的工作就不好展開。
<p